[实用新型]一种可以延长键盘使用寿命并可迅速回弹的键盘按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060.8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41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何育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育臣 |
主分类号: | H01H13/702 | 分类号: | H01H13/702;H01H13/706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181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延长 键盘 使用寿命 迅速 回弹 按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延长键盘使用寿命并可迅速回弹的键盘按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脑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随着人们对电脑越来越多元化的使用,人们对电脑特别是操作电脑时最常用的电脑键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脑键盘其所用的按键结构有:如图1所示,该结构是原始的机械式键盘按键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当键盘键帽11处于静止状态时,铜片13位于滑块斜壁12的最高点,铜片触点131处于断开状态,键盘pcb电路板16线路断开,按键处于无功能状态,弹簧17也处在自然状态;当用手指按下键帽11时,滑块往下滑行,铜片13位于滑块斜壁12的最低点,铜片触点131处于接触状态,键盘pcb电路板16线路闭合接通,按键处于功能状态,同时弹簧17处在受压反弹状态;当手指松开按下的键帽11时,键帽11在弹簧17的受压反弹下,迅速向上滑动,回到键帽11静止状态,按键处于无功能状态。本结构的缺点是生成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产品使用寿命短,因为这个结构寿命取决于铜片13的弹性寿命,而铜片13的弹性寿命通常只能达到500万次,所以导致整个产品使用寿命短,市场难以接受。
图2是目前市场上面最常用的另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当键盘键帽21处于静止状态,矽胶按键23的矽胶按键触点231与薄膜线路板24的薄膜线路板开关触点241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两者处于分离状态,薄膜电路板开关触点241断开状态,键盘薄膜线电路板24线路断开,按键处于无功能状态,同时矽胶按键23处在自然状态;当手指按下键帽21时,键帽导柱211沿着键盘上盖22的上盖键孔221往下滑行,键帽导柱211低部强压矽胶按键23变型向下,矽胶按键触点231受力挤压薄膜电路板开关触点241,薄膜电路板开关触点241处于接触状态,键盘薄膜电路板24闭合接通,按键处于功能状态,同时矽胶按键23处在受压变形反弹状态;当手指松开按下的键帽21时,整个键帽21结构在矽胶按键23变形反弹下,缓慢向上滑动,回到键帽21静止状态,按键处于无功能状态。本结构的缺点是按键按下速度及回弹速度慢,游戏使用者用起来满足不了游戏的效果,无法适用现在的电脑游戏市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按键下压速度及回弹速度快,物料成本低,生成工艺简单,制造生产容易且可以延长键盘使用寿命的键盘按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延长键盘使用寿命并可迅速回弹的键盘按键,其包括有键帽、弹簧、上盖、矽胶片、薄膜电路板及下盖,所述的键帽设有键帽导柱和键帽顶柱,所述的上盖设有供键帽导柱插入滑行的上盖键孔,键帽装于上盖的键孔之内,上盖盖于下盖之上,在键帽的导柱内套有弹簧,装于上盖与矽胶片之间;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装于矽胶片与下盖之间,在薄膜电路板上面则设有具有凸起部的矽胶片,所述的薄膜电路板开关触点与矽胶片的凸起部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以延长键盘使用寿命并可迅速回弹的键盘按键,其包括有键帽、弹簧、上盖、矽胶片、薄膜电路板及下盖,所述的键帽设有键帽导柱和键帽顶柱,所述的上盖设有供键帽导柱插入滑行的上盖键孔,键帽装于上盖的键孔之内,上盖盖于下盖之上,在键帽的导柱内套有弹簧,装于上盖与矽胶片之间;所述的薄膜电路板装于矽胶片与下盖之间,在薄膜电路板上面则设有具有凸起部的矽胶片,所述的薄膜电路板开关触点与矽胶片的凸起部位置相对,这一种键盘按键,按键下压速度及回弹速度快,物料成本低,生成工艺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机械式键盘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键盘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键盘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键盘按键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育臣,未经何育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