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整体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99665.X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76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任明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B66B1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2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整体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的整体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曳引比2∶1的电梯来说,井道布置结构可以分为对重后置式与对重侧置式,但不论哪种布置结构,钢丝绳一端部固定在轿厢绳头上,钢丝绳向下延伸,穿过轿厢绳轮后向上延伸,穿过曳引机后向下延伸,穿过对重绳轮后向上延伸并且另一端部固定在对重绳头上,形成“W”布置形式。现有的井道布置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振动较大、使用不平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梯整体布置结构,通过优化其承重方式,提高电梯的减振性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整体布置结构,钢丝绳的一端部固定在轿厢绳头上,钢丝绳向下延伸,穿过轿厢绳轮后向上延伸,穿过曳引机后向下延伸,穿过对重绳轮后向上延伸并且另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绳轮与所述的对重绳头为两个,所述的钢丝绳穿过所述的曳引机后分为两根单体,两根所述的单体分别穿过一个对重绳轮后固定在对重绳头上。
所述的两个对重绳轮及两个对重绳头均布在承重梁的两侧。
所述的曳引机、轿厢绳头、两个对重绳头均固定在机架系统上,所述的机架系统通过减振装置固定在承重梁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两套对重系统配置在井道中,共同使用井道空间,在不额外增加井道空间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承重梁的承重更加均衡,这样能够优化电梯的减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对重后置式电梯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对重侧置式电梯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其中:1、曳引机,2、对重绳头,3、机架系统,4、减震装置,5、承重梁,6、导向装置,7、钢丝绳,8、对重绳轮,9、对重,10、轿厢绳头,11、轿厢绳轮,12、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图2,一种对重后置式电梯整体布置结构,对重绳轮8与对重绳头2为相对于轿厢的左右两侧均布的两个且均布在承重梁5的两侧,两个对重绳轮8共同与对重9相连接。
参见图3、图4,一种对重侧置式电梯整体布置结构,对重绳轮8与对重绳头2为相对于轿厢的前后两侧均布的两个且均布在承重梁5的两侧,两个对重绳轮8共同与对重9相连接。
以上两种布置结构,对重绳头2、曳引机1、轿厢绳头10均固定在机架系统3上,所述的机架系统3通过减振装置4固定在承重梁5上,由此所有的振动均能够被减振装置4吸收减弱,能够提高整机运行性能。
相应的,钢丝绳7的连接方式为:钢丝绳7的一端部固定在轿厢绳头10上,钢丝绳7向下延伸,穿过轿厢绳轮11后向上延伸,穿过曳引机1后向下延伸并分为两根单体,两根所述的单体分别穿过对重绳轮8后向上延伸并且另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9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电解槽用打壳下料锤头
- 下一篇:助推式轮胎硫化上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