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火箭的降落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1863.1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8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凯;刘勇;蔡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64 | 分类号: | B64D17/6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 锋 |
地址: | 44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火箭 降落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落伞装置,特别是在气象、探空等领域使用的火箭上使用的降落伞装置。
背景技术
降落伞从火箭伞舱中拉出至打开的过程,是气象、探空等领域使用的火箭降落伞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对于伞舱横截面直径小于200mm的气象火箭或探空火箭来说,由于开伞速度大(一般大于150m/s)、伞舱小和尾部开伞通道情况较复杂,目前常利用分离机构将火箭头锥与箭体以不小于10m/s的速度推离,降落伞沿火箭轴向开伞的开伞技术。该开伞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火箭头锥与箭体的分离机构设计较复杂,其研制和装备成本较高。
2、火箭头体分离后,降落伞很快展开并对火箭头锥进行减速,而箭体此时仍以开伞时的速度快速向前运动,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两者的弹道轨迹变化很小,所以高速运动的箭体会追上已展开的降落伞并与其发生干扰,从而导致降落伞工作失效,其安全性和开伞可靠性较低。
3、降落伞—头锥—伞舱—箭体之间的接口关系较复杂,降落伞一般以散开状态(非包装状态)出厂,由非降落伞专业厂家将降落伞包装并与火箭总装,如此容易造成降落伞技术状态和装配质量不易控制,提高了降落伞开伞的事故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火箭的降落伞装置,该降落伞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和可靠性好,降落伞开伞的事故率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火箭的降落伞装置,它包括筒形舱体,舱体的两端与火箭的其它部分连接;
舱体侧壁上开有舱口,舱口处设有舱盖及舱盖开启装置;
舱体内设有引导伞、主伞、牵引绳;引导伞包括引导伞伞体、引导伞连接绳;主伞包括主伞伞体和主伞连接带;
舱盖通过牵引绳与引导伞伞体连接,引导伞伞体通过引导伞连接绳与主伞伞体连接,主伞伞体通过主伞连接带与舱体连接。
上述方案中,舱盖开启装置为燃气做动筒,燃气做动筒设置在舱体内。
上述方案中,舱盖开启装置为爆炸螺栓,舱盖通过爆炸螺栓与舱体连接。
上述方案中,舱体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固定在舱体内壁上,燃气做动筒设置在安装板上。
上述方案中,舱体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固定在舱体内壁上,安装板上设有挂环,主伞的主伞连接带与挂环连接。
上述方案中,燃气做动筒侧壁上设有做动筒保护盖。
本实用新型降落伞装置根据气象(或探空)火箭的外形结构特点,将舱口、舱盖设置在舱体侧壁上,在舱体的侧向抛伞舱盖,从而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无需设计火箭分离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分离的箭体,不会对降落伞形成干扰,安全性和可靠性好;火箭各部分之间的接口简单,提高了降落伞装配质量,降低了使用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降落伞装置还具有以下优点:
1、舱盖开启装置为燃气做动筒,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开伞可靠性高。
2、舱体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固定在舱体内壁上,方便舱体内的部件安装。
3、燃气做动筒侧壁上设有做动筒保护盖,将燃气做动筒与降落伞隔开,防止燃气做动筒击发时与降落伞干扰而对降落伞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降落伞装置实施例1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落伞装置实施例1的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落伞装置实施例1的舱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具有本实用新型降落伞装置的火箭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舱体、2—舱盖、3—引导伞、4—主伞、5—燃气做动筒、6—安装板、7—做动筒保护盖、8—挂环、9—铆钉、10—卡箍、11—堵盖、12—火箭、13—伞衣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火箭的降落伞装置实施例1,它包括筒形舱体1,舱体1前后两端按火箭的接口方式分别连接箭头和箭体。舱体1侧壁上开有舱口,舱口处设有舱盖2。
如图2、3所述,舱体1内设有安装板6,安装板6固定在舱体1内壁上,安装板6上设有挂环8。舱体1内用于放置降落伞。舱体1两端分别设有堵盖11。舱盖2通过铆钉9与舱体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1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