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蒸汽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8140.6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86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赵锁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锁柱 |
主分类号: | F22B3/06 | 分类号: | F22B3/06;F22B37/0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月华 |
地址: | 274009山东省菏泽市牡***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蒸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蒸汽炉。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已知蒸汽炉大都是利用燃烧煤、燃油或燃气等天然燃料,将水加热至沸腾生成蒸汽,因此,现有的蒸汽炉工作时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而且,蒸汽炉工作时,其内的燃料很难充分燃烧,能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并且,现有的蒸汽炉均有明火产生,在一些不能有明火的特殊场合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蒸汽炉,无需燃烧燃料,无任何有害物质排放,并且能量转化率高,节能环保;它工作过程中无明火,适合多种场合使用,尤其是可为那些严禁明火的场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旋转式蒸汽炉,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第一上筒,第一上筒的上部设置顶板,壳体的下部安装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轴与底板连接,底板上安装第一下筒,第一下筒位于第一上筒内,顶板上开设蒸汽孔,壳体上安装进水管,进水管与第一下筒的内腔相通。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顶板上安装第二上筒、第三上筒、第四上筒和第五上筒,第一上筒、第二上筒、第三上筒、第四上筒和第五上筒由外至里依次排列,底板上安装第二下筒和第三下筒,第二下筒位于第三上筒和第四上筒之间,第三下筒位于第五上筒内。壳体的侧壁上安装螺栓,顶板上安装阀片,阀片与蒸汽孔一一对应,阀片的一端通过铰连轴与顶板铰连,阀片的另一端与钢丝的一端连接,钢丝的另一端螺栓连接。底板上安装外筒,外筒位于第一上筒的外周。第一上筒上安装支撑圈,支撑圈内安装炉架。第一上筒的外壁通过第一连接环与壳体连接。第一上筒的外壁通过第二连接环与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利用上下筒的相对转动,磨擦生热将水加热产生蒸汽,无任何污染物排放,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它无需燃烧生热,无明火,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它的蒸汽孔设置于上方,方便热蒸汽上升,便于人们使用蒸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 2顶板 3底板 4第一上筒 5第二上筒 6第三上筒 7第四上筒 8第五上筒 9气孔 10第一下筒 11第二下筒 12第三下筒 13外筒 14蒸汽孔 15阀片16钢丝 17进水管 18内腔进水口 19中腔进水口 20外腔进水口 21进水阀 22螺栓 23支撑圈 24传动轴 25电动机 26轴承 27支腿 28电机架 29铰连轴 30第一连接环 31炉架 32第二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式蒸汽炉,包括壳体1,壳体1内安装第一上筒4,第一上筒4的上部设置顶板2,壳体1的下部安装电动机25,电动机25的输出轴传动轴24与底板3连接,底板3上安装第一下筒10,第一下筒10位于第一上筒4内,顶板2上开设蒸汽孔14,蒸汽孔14与第一下筒10的内腔相通,壳体1上安装进水管17,进水管17与第一下筒10的内腔相通。使用时,将进水管17与自来水管连接,启动电动机25,电动机25通过传动轴24带动第一下筒10相对第一上筒4转动,转动一定时间后,第一上筒4和第一下筒10的温度升高,将水由进水管17注入第一下筒10内,水吸收第一上筒4和第一下筒10的热量蒸发,蒸汽由蒸汽孔14排出,人们可利用蒸汽烹饪或将蒸汽收集起来用作他用。为减少传动轴24与壳体1之间的磨擦,可在传动轴24的外周安装轴承26,轴承26与壳体1连接。壳体1的下部安装支腿27,支腿27可通过电机架28固定电动机25。
如图1所示,为提高蒸汽的生产效率,可在顶板2上安装第二上筒5、第三上筒6、第四上筒7和第五上筒8,第一上筒4、第二上筒5、第三上筒6、第四上筒7和第五上筒8由外至里依次排列,底板3上安装第二下筒11和第三下筒12,第二下筒11位于第三上筒6和第四上筒7之间,第三下筒12位于第五上筒8内,第二上筒5、第三上筒6、第四上筒7、第五上筒8、第一下筒10、第二下筒11和第三下筒12的侧壁上可均开设气孔9。增加上筒和下筒的数量可增大磨擦生热的面积,缩短水转化为蒸汽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锁柱,未经赵锁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8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式自锁性抓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程机械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