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旅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8107.3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3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吉安顺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A45C9/00;A45C13/38;A45C5/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折叠式 旅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用于休息或者托运行李的多功能折叠式旅行车。
背景技术
人们外出时想找到一个舒适的座位或躺椅休息有时是很困难的,对于老人或者出差、旅行和购物人员更是如此。如果携带较重的行李,更使人容易疲惫,为了方便人们携带行李外出,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行李车,但是这些行李车功能太单一,例如有的行李车只能解决箱包拖或拉的问题,但不能提供舒适的临时休息座具,有的虽然在行李车一侧铰接活动座椅,例如中国专利ZL200720194830.8多功能行李车,使用者随时随地将活动座椅打开而坐在上面休息,但无法实现躺椅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旅行车,它不仅可以作为行李车,还具有座椅和躺椅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多功能折叠式旅行车,包括车体、托架、活动座架及行走轮,其中,所述的托架和活动座架均交接在车体上,行走轮固定在车体底部,其特征是,所述的车体基本为框状结构,其纵向中部为与车体中空管状主体框架固定连接的主体横杆;所述的托架位于车体下部,它由活动套置在主体横杆上的U型第一支架及位于其内并活动套置在U型第一支架上的U型中空管状第二支架构成,车体底部设有连接车体主体框架并用于托架限位的角铁;所述的活动座架于托架内侧活动套置在主体横杆上,它由活动套置在主体横杆上的U型第三支架及位于其内并活动套置在U型第三支架上的U型第四支架构成,在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之间设有第四支架转动限位结构;在车体上部设有连接车体主体框架并用于活动座架限位的靠背板;U型第二支架的外端中部设有用于U型第四支架限位的挡板;所述的靠背板与U型第三支架的自由端之间连接有多条平行的片状条带。
所述的主体框架的上端设有把手架,所述的把手架两端活动插接于中空管状主体框架内并限位。
所述的靠背板与把手架之间设有多条片状条带。
所述的U型第二支架的外端为伸缩连接杆,该伸缩连接杆两端活动插接于中空管状第二支架内并限位。
所述的靠背板相对主体框架的空心管中心线向托架一侧偏移;所述的用于托架限位的角铁,其一个面平行于主体框架空心管的中心线并向背离托架一侧偏移,另一个面于托架一侧垂直于主体框架空心管的中心线。
所述的中空管状主体框架中部由上下两部分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主体框架上下两部分的连接端部各设有一主体横杆,每一主体横杆两端均固定连接主体框架,托架和活动座架分别活动套置在对应的主体横杆上。
在主体框架与托架和活动座架之间分别设有束紧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展开托架,将箱包或其它行李放置在托架上并固定,可推可拉,减轻携带行李的不便。通过调节伸缩连接杆两端的插接深度,可适应箱包或行李的大小。
2、在携带行李的同时,可再行展开活动座架并将第四支架转动限位,可当座椅临时休息。
3、当需要躺椅功能时,将托架和活动座架同时展开,第二支架从角铁的下方转至主体框架另一侧,使第四支架限位于第二支架的外端中部挡板的下方,此时便成为躺椅。躺椅上方的高度可通过调节把手架在主体框架内的插接深度确定。
本实用新型可拉、可坐、可躺、可折叠,不仅适于带行李外出旅行,还适于外出临时休息,它重量轻,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折叠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托架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图2托架展开的基础上展开活动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作为躺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折叠后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架, 2第四支架,3第三支架,4靠背板,5主体框架,6伸缩连接杆,7挡板,8第二支架,9第一支架,10角铁,11行走轮,12主体横杆,13加强管,51上主体框架,52下主体框架,121上主体横杆,122下主体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吉安顺门业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吉安顺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8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沥青生产设备的上料系统
- 下一篇:船用活络胎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