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4517.0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0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苏冠铭;汪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机车车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提升各种车架构件的共享性的机车车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习知的机车车架通常是由多个车架构件相互焊接所组成。在此,多个车架构件是藉由一焊接治具的辅助而焊接形成机车车架。然而,当欲更换某一车架构件或甚至延伸机车车架的长度时,整个焊接治具就必须进行修改,因而会使得制造成本升高。换句话说,由于焊接治具的构造限制,故各种车架构件间的共享性也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机车车架,其可有效提升各种车架构件间的共享性,以省略焊接治具的开发费用。
本实用新型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车架构件;第二车架构件;第一连接体,连接于该第一车架构件;第二连接体,连接于该第二车架构件,并且以可分离的方式抵接于该第一连接体;以及锁固元件,锁固于该第一连接体及该第二连接体。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车架,该第一连接体的形状与该第二连接体的形状互补。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连接体套设于该第一车架构件之中,以及该第二连接体套设于该第二车架构件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提升各种车架构件间的共享性,以及可以省略焊接治具开发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车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车车架的部份立体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车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车车架的部份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100’~机车车架
110~第一车架构件
120~第二车架构件
130~连接体
131~第一连接体
132~第二连接体
140~锁固元件
141~第一锁固元件
142~第二锁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机车车架100主要包括有第一车架构件110、第二车架构件120、多个第一连接体131、多个第二连接体132及多个锁固元件140。
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车架构件110可以是一尾侧管,而第二车架构件120可以是一侧管。
每一个第一连接体131皆是连接于第一车架构件110。更详细的来说,每一个第一连接体131皆是套设于第一车架构件110之中,以及每一个第一连接体131及第一车架构件110可利用黏着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每一个第二连接体132皆是连接于第二车架构件120,并且每一个第二连接体132皆是以可分离的方式抵接于每一个第一连接体131。类似地,每一个第二连接体132皆是套设于第二车架构件120之中,以及每一个第二连接体132及第二车架构件120可利用黏着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此外,特别的是,第一连接体131的形状是与第二连接体132的形状互补,因而可有利于其两者间的抵接。
锁固元件140是锁固于每一个第一连接体131及每一个第二连接体132。在此,锁固元件140可以是螺栓的形式。
如上所述,在组装机车车架100之前,可先将第一连接体131及第二连接体132分别连接于第一车架构件110及第二车架构件120。接着,将第一连接体131抵接于第二连接体132。然后,利用锁固元件140锁固于第一连接体131及第二连接体132,即可完成第一车架构件110与第二车架构件120之间的连接,进而可完成机车车架100的组装。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连接体131及第二连接体132的构造固定且互补,故不论是更换第一车架构件110、更换第二车架构件120、或甚至要将其它车架构件进一步地连接于第一车架构件110或第二车架构件120,其皆可利用第一连接体131及第二连接体132的连接来达成。因此,各种车架构件间的共享性可以提升,以及焊接治具的开发费用可以省略。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机车车架100’主要包括有第一车架构件110、第二车架构件120、多个连接体130、多个第一锁固元件141及多个第二锁固元件1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4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