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聚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1930.1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1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8 | 分类号: | F24J2/08;F24J2/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王小青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聚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聚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太阳能相关的事业近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太阳能聚光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聚光装置。参照图1,在现有的一种太阳能聚光装置中,采用了凸透镜11作为聚光镜,能量收集器12设置在凸透镜11的焦点附近。当光线入射到凸透镜11,会由于凸透镜11的聚光作用而汇聚于能量收集器12上,借此收集太阳能。
参照图2,在现有的另一种太阳能聚光装置中,采用了具有聚光作用的菲涅尔透镜21作为聚光镜,能量收集器22设置在菲涅耳透镜21的聚光焦点附近。当光线从菲涅尔透镜21的光面入射,汇聚于能量收集器22,借此收集太阳能。
这两种太阳能聚光装置的缺陷在于,能量收集器需设置在对应聚光镜的聚光焦点处,该焦距与聚光镜的半径相当,使得整个太阳能聚光装置的厚度较厚,体积和重量都无法缩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太阳能聚光装置的厚度较厚的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聚光装置,能够缩减光路、减小厚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太阳能聚光装置,包括用于汇聚入射光线的聚光镜、以及能量收集器,所述聚光装置还包括用于将经汇聚的光线反射到所述能量收集器的反射镜,所述聚光镜、能量收集器、以及反射镜共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反射镜包括:
用于反射通过所述聚光镜的光线的第一反射镜,与所述聚光镜相对设置;以及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并将该光线反射到所述能量收集器的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聚光镜的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能量收集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聚光镜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为H,则:f(R1-r)/3R1≤H≤f(R1+r)/3R1,
其中f是所述聚光镜的焦距,R1是所述聚光镜的外周半径,r是所述能量收集器的受光面在所述聚光镜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均为平面反射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反射镜与所述聚光镜相对设置,所述能量收集器设置在所述聚光镜的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聚光镜与所述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为H,则:f(R1-r)/2R1≤H≤f(R1+r)/2R1,
其中f是所述聚光镜的焦距,R1是所述聚光镜的外周半径,r是所述能量收集器的受光面在所述聚光镜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反射镜是平面反射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反射镜是曲面反射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所述聚光镜的焦距与其外周半径相等。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聚光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反射镜,使聚光镜与能量收集器之间的距离变小,可大幅缩减整个太阳能聚光装置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太阳能聚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太阳能聚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太阳能聚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太阳能聚光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聚光装置中,是利用了反射镜来缩短光路,达到减小厚度的目的。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太阳能聚光装置100包括:聚光镜101,其轴线为L;与聚光镜101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镜102;设置在聚光镜101中心的第二反射镜103;以及设置在第一反射镜102中心的能量收集器104。聚光镜101可以是,例如,凸透镜或者菲涅耳透镜,其焦距为f。光线经过该聚光镜101后被汇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1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使氮气稳定输出的装置
- 下一篇:半焦法生产二硫化碳尾气中二硫化碳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