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失真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9680.8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820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烈;郭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49 | 分类号: | H04L25/49;H03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失真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预失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数和业务量也在快速发展中。随之而来的无线频带资源越来越紧张。技术人员通过很多手段来解决资源紧张的问题,如通过减小信道宽度和提高频谱利用率来解决资源紧张问题。手段之一是要提供足够高的输出功率和实现功率的最大输出。因此功率放大器常工作在非线性区甚至工作在饱和区的附近,此时功率放大器呈现出很强的非线性特性。带来的问题是带外辐射的增加,造成对相邻信道干扰的增加。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数字预失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现有的数字预失真技术的实现装置主要包括:用于生成基带数字信号的基带模块,用于将基带数字信号转换为前向数字信号并根据数字预失真误差表格(DPDerr)中的复增益对前向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预失真模块,用于将预失真的前向数字信号转换为前向射频信号的转换模块,用于对前向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的功放模块,用于根据前向数字信号和功放输出信号得到误差信号的反馈链路。该装置的结构可参见图1所示。
可见,现有技术是在预失真模块中直接生成预失真的前向数字信号,用一路传输将预失真的前向数字信号传送到功放模块。该预失真处理方式已发展到一个瓶颈,若希望进一步提高预失真处理效果,则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失真处理装置,用于实现较理想的数字预失真的处理效果。
一种预失真处理装置,包括:数字处理模块、两个数/模转换器、两个上变频模块和功放模块;数字处理模块与两个数/模转换器连接,两个数/模转换器连接分别与两个上变频模块连接,两个上变频模块与功放模块连接;
数字处理模块,用于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前向数字信号,以及根据前向数字信号和本地数字预失真误差表格中的复增益得到数字补偿信号;
两个数/模转换器,其中一个数/模转换器用于通过对前向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前向中频模拟信号,另一个数/模转换器用于通过对数字补偿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模拟中频补偿信号;
两个上变频模块,其中一个上变频模块用于通过对前向中频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前向射频信号,另一个上变频模块用于通过对模拟中频补偿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射频补偿信号;
功放模块,用于对前向射频信号和射频补偿信号分别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并根据放大后的射频补偿信号对放大后的前向射频信号进行补偿,得到输出信号并输出。
功放模块包括:
功放单元,用于对前向射频信号和射频补偿信号分别进行功率放大处理;
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放大后的射频补偿信号对放大后的前向射频信号进行补偿,得到输出信号并输出;
耦合单元,用于通过对功率放大处理后的前向射频信号进行耦合,得到反馈信号并输出。
所述装置还包括:
衰减器,用于对反馈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下变频模块,用于对衰减后的反馈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反馈中频模拟信号;
减法器,用于对反馈中频模拟信号与前向中频模拟信号作差,得到模拟误差信号;
放大器,用于将模拟误差信号放大;
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模拟误差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误差信号;
所述数字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前向数字信号和数字误差信号得到复增益。
放大器包括:
量程单元,用于确定模/数转换器的参考电压的满量程;
放大单元,用于将模拟误差信号放大到模/数转换器的参考电压的满量程。
所述装置位于基站、微基站或射频拉远单元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数字预失真处理过程中获得误差信号的装置,用于获得较准确的误差信号,以提高数字预失真的处理效果,该装置包括:减法器、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减法器与放大器连接,放大器与模/数转换器连接;
减法器,用于对反馈模拟信号与前向模拟信号作差,得到模拟误差信号;
放大器,用于将模拟误差信号放大;
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模拟误差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误差信号。
放大器包括:
量程单元,用于确定模/数转换器的参考电压的满量程;
放大单元,用于将模拟误差信号放大到模/数转换器的参考电压的满量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96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