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物质为燃料的补气式旋燃电热蒸汽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8026.5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应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应官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C10J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王 军 |
地址: | 102615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物质 燃料 补气 式旋燃 电热 蒸汽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物质为燃料的补气式旋燃电热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技术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影响的技术之一,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可供利用开发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谷壳、薪柴、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生物质能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必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目前,生物质气化在不产生污染的情况下把生物质能从低品位能获取高品位能源。但在实际产业化过程中遇到很多现实问题,主要表面在如下几个方面:
1、系统利用效率偏低,一般只有15%左右,对这个问题曾经试图通过增加余热锅炉来提高效率,但系统不稳定,达不到效果;
2、在气化、净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灰渣、污泥、有机污水、焦油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含有很高的热量未被利用,虽然一部分可用来做肥料还田、也有一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如:保温材料、炼钢材料等,但大部分的废弃物没法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质能为燃料的补气式旋燃电热蒸汽锅炉,它具有燃烧完全,热效率高,运行稳定,废弃物可被高效回收利用,排放的气体对环境无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物物质为燃料的补气式旋燃电热蒸汽锅炉,包括:设置保温层的炉体、燃烧器,所述的燃烧器以蜗旋式连通旋燃炉膛,旋燃炉膛经过热器至热解器,热解器经余热器至余热锅炉内的气旋分离炉膛,气旋分离炉膛下部经气旋分离炉膛冷却泡连解离器至净化器;气旋分离炉膛气管依次连通冷却汽泡、净流锅炉、汽水分离器至净化器,净化器通过净化仓连通排放管;所述的热解器设置补气加热炉壳体内,热解器出气管设置在汽泡中,汽泡连通汽囊,汽囊连通用汽设施;所述的空压机出气管通过气罐分别连通冷冻机、补气罐,补气罐通过补气管与热解器连通,汽囊设在补气罐中,补气罐通过补气管与热解器连通;冷冻机连通冷却装置。
所述的热解器设置补气加热炉壳体内,所述的气罐与补气罐之间通过设置在补气加热炉壳体内的预热器,补气加热炉壳体通过喷气嘴与汽泡连通。
所述的旋燃炉膛为纺锤形腔体,在旋燃炉膛的下部通过冷却套连通除灰器。
所述的过热器为至少两个鼓肚的亚葫芦形腔体,过热器设置电热管。
所述的净化器为布袋净化器。
所述的热解器、气旋分离炉膛、燃烧器、过热器分别设置温控探头,上述的温控探头以及空压机、冷冻机、补气罐、燃烧器的控制管线连接自动控制装置。
所述的净化器为布袋净化器。
所述的冷却装置为冷却汽泡、蒸汽发电机、冷却套及气旋分离炉膛冷却泡。
所述的排放管的气体收集器连通排放物监测室的监测器。
所述的汽泡设置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生物质锅炉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采用管道式电热燃烧器、补气式旋燃锅膛及过热器的反复燃烧,使生物质燃烧完全充分,燃烧效率高,发热量大,保护了环境,也节约了将生物质能源。
2、节省设备开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闭风除尘器,从而,省去了传统的排渣器和大烟囱的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
3、节约用水: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补气式的结构,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4、设置经久耐用,提高了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了锅炉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0、排放物监测室 1、补气罐 2、旋燃炉膛
201、过热器 202、冷却套 203、补气加热炉壳体
2031、喷气嘴 3、电热管 4、热解器
401余热器 5、余热锅炉 6、气旋分离炉膛
7、冷却汽泡 8、净流锅炉 9、解离器
10、分离器 11、净化器 12、燃烧器
121、助燃器 13、除灰器 14、点燃器
15、上料机 16送料机 17、燃料仓
18、汽泡 19、汽囊 20、用汽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应官,未经田应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8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靠背
- 下一篇:易剥离陶瓷贴花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