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隐藏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6988.7 | 申请日: | 200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3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杰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地下 隐藏 垃圾 压缩 中转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地下隐藏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隐藏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比较简陋,普遍是在地坑底部安装一个剪刀式升降架,压缩箱的底部固定在升降架上,压缩箱上面的盖板上开一个垃圾倾卸口,平时用盖子盖住,而且操作控制台设在地面上,需人工操作。因这种设备用剪刀式升降架与地坑四周没法固定连接,导致升到地面上端头重脚轻,很不稳固,安全隐患极大。这种设备的另一个缺陷是:在装卸垃圾时,压缩板把垃圾推到垃圾车上后,垃圾会从上面滑落下来到处撒落,再有这种设备只有一个粗糙的投料口裸露在上面,虽说有盖子,但需人工开合既脏又不方便,下雨时雨水会顺着盖子的缝隙流到压缩箱内,居民也无法投放垃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升降安全稳固,方便环卫工人及居民垃圾投放,并且在装卸垃圾时不会使垃圾洒落的地下全封闭作业,无污染的智能环保垃圾压缩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下述结构实现:包括地坑、放在地坑上面的整体封闭盖板、盖板上面的垃圾投放亭、安置在地坑内的压缩储存箱、升降柱、固定滑套、传动装置、控制器、消毒除臭装置、自动排污泵等。所述的压缩储存箱顶部盖板伸出箱体四周,在盖板下方四周设有橡胶密封垫与地坑口预埋的三角形钢条压合封闭。压缩储存箱内的压缩推板前端面呈前倾斜状,在压缩储存箱出料口两侧设有旋转挂钩。所述的投放亭四周均设有投放口,其中稍大的为环卫工人专用投放口,投放亭固定在盖板上面,投放亭底部设有自动闭合门。升降柱的内侧设有齿条,升降柱装在与地坑墙壁固定在一起的滑套内,升降柱底部的齿条与减速电机轴上的齿轮相齿合并由轴承座相固定。在地坑底部还设有排污泵。
当投放垃圾时,投放亭底部的闭合门由控制器控制自动打开,垃圾落入压缩箱,自动消毒除臭器开始对地坑及垃圾喷雾消毒、除臭,这时压缩推板在液压缸的作用下移动压缩垃圾。当垃圾压满时,控制器会通过GSM发出信号给环卫工人来清运垃圾,当运输车到后,环卫工人按动手中的遥控器控制按扭,这时减速电机带动两端齿轮转动,在固定滑套内的升降柱在齿轮的带动下便托着压缩箱、整体封闭盖板、盖板上面的垃圾投放亭等一起升至地面上端并与垃圾车对接,这时打开出料门把出料口两侧的旋转挂钩钩到垃圾车两侧销柱上,使垃圾车与压缩垃圾箱连接成一体,防止推卸垃圾时垃圾车移动。再按动卸料按扭,压缩推板在液压缸的作用下把压缩垃圾推到垃圾转运车箱内,因压缩推板的前端面呈斜形前倾状,所以推卸到转运车箱后端的垃圾不会滑落。当垃圾推卸到车箱后,打开旋转挂钩,按动回落按扭,这时整体封闭盖板、压缩箱、升降柱等又回到地坑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升降装置与地坑结合在一起,升到地面上端稳固牢靠,设在压缩箱出料口两侧的旋转挂钩及压缩箱内的倾斜状压缩推板,在与垃圾装车对接倾卸时垃圾不会洒落,而垃圾投放亭又使居民及环卫工人方便垃圾投放,雨水不会流到压缩箱内,垃圾全封闭在地下压缩、消毒、除臭处理,而且还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占地面积,防止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垃圾车对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包括地坑12,放置在地坑12上面的整体封闭盖板1,整体封闭盖板1上面的投放亭5,安置在地坑内的升降柱2,固定滑套20,压缩储存箱3,控制器10,消毒除臭器11,轴承座13,齿轮14,传动轴15,减速电机16,自动排污泵17等。投放亭5上有居民投放口6,环卫工人专用垃圾倾卸口7,底部有闭合门4。压缩储存箱3与上面的整体封闭盖板1固定为一体,盖板1伸出箱体四周,在盖板1下方四周设有密封橡胶垫22与地坑口四周预埋的三角形钢条21压合封闭。压缩储存箱内的压缩推板8前端面呈前倾斜状,在压缩储存箱出料口19两侧设有旋转挂钩18。升降柱2与压缩储存箱3、整体封闭盖板1相互固定为一体,在升降柱2的内侧设有齿条,升降柱2装在与地坑固定的滑套20内,升降柱2内侧齿条底部与减速电机传动轴上的齿轮14相齿合,并由轴承座13固定在地坑底部。地坑12的一侧墙壁内安装有控制器10、消毒除臭器11,底部还设有排污泵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杰,未经张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