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熏蒸治疗柜床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6943.X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68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友 |
主分类号: | A61H33/06 | 分类号: | A61H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19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熏蒸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熏蒸治疗仪上用的治疗床,具体说是一种可折叠为治疗柜、治疗床的折叠式熏蒸治疗柜床。
背景技术
目前熏蒸治疗仪上的治疗床由床板与床脚组成,床板上有洞孔,中药蒸汽通过洞孔对床板上的病人病灶体表部位进行熏蒸,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由于床板洞孔位置固定,蒸汽通过洞孔接触到的人体体表部位有限,它不能熏蒸到人体的每一个体表部位,这会影响熏蒸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熏蒸治疗床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能折叠为治疗柜、治疗床,能熏蒸到人体任何体表部位的折叠式治疗柜床。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脚杆、下横杆、左支撑杆、上横杆、右支撑杆、薄膜、遮汽布、皮管组成,脚杆立于下横杆下方,支撑着折叠式治疗柜床,下横杆左端连接着左支撑杆,左支撑杆由上横杆与右支撑杆连接,左支撑杆、右支撑杆打开后,能支撑着上横杆的左、右端,各前后脚杆之间、各前后下横杆之间、各前后左支撑杆之间、各前后上横杆之间、各前后右支撑杆之间由薄膜覆盖,左侧薄膜上有洞孔,将左支撑杆折至下横杆上,左侧薄膜与下横杆下方的薄膜合围,构成了类似目前治疗床样的结构,蒸汽由左侧薄膜洞孔出来,对洞孔上的病人进行熏蒸,起到了类似治疗床样的作用,各脚杆与下横杆之间、各下横杆与左支撑杆之间、各左支撑杆与上横杆之间、各上横杆与右支撑杆之间可折叠,当右支撑杆立于下横杆上时,左右上下薄膜即围成一个治疗柜,柜的前后方及左侧薄膜的洞孔上有遮汽布遮盖,柜的前下方有皮管,皮管活动,可伸入柜的近处与远处,蒸汽由皮管内腔进入柜内,可对躺在柜内的病人全身体表部位进行熏蒸。
与目前的熏蒸治疗床相比,它用脚杆、下横杆、左支撑杆、上横杆、右支撑杆、遮汽布、皮管来取代原来的床板、床脚,使得中药蒸汽能熏蒸人体任何体表部位,使熏蒸治疗更有效。
附图说明
图1 产品结构图
图中:1、脚杆 2、下横杆 3、左支撑杆 4、上横杆 5、右支撑杆 6、薄膜 7、洞孔 8、遮汽布 9、皮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脚杆1、下横杆2、左支撑杆3、上横杆4、右支撑杆5、薄膜6、遮汽布8、皮管9组成,脚杆1立于下横杆2下,下横杆2连接着左支撑杆3,左支撑杆3由上横杆4与右支撑杆5连接,各脚杆1之间、各下横杆2之间、各左支撑杆3之间、各上横杆4之间、各右支撑杆5之间由薄膜6覆盖,左侧薄膜上有洞孔7,各脚杆1与下横杆2之间、各下横杆2与左支撑杆3之间、各左支撑杆3与上横杆4之间、各上横杆4与右支撑杆5之间可折叠,将左支撑杆3折叠至下横杆2上,脚杆1、下横杆2、左支撑杆3与左侧薄膜、下方薄膜合围,构成一个类似治疗床样的结构,病人躺于其上,可对洞孔7上方的人体体表部位进行熏蒸治疗,将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5立于下横杆2上,左右上下薄膜6围成一个治疗柜样的结构,柜的前后及左侧薄膜的洞孔上有遮汽布8,柜的前下方有皮管9,皮管9活动,可伸入柜内近处与远处的位置,病人躺在下横杆2上,放下右支撑杆5,让右支撑杆5立于下横杆2上,放下遮汽布8,皮管9内蒸汽进入柜内,即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熏蒸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友,未经王建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9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