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6578.2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0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祝继红;刘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85 | 分类号: | B62D1/1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转向管柱仅可调节转向管柱的倾斜角度,而无法对转向管柱的轴向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无法对转向盘进行高低调整(相对驾驶员来说的上下调整),导致驾驶员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转向盘的高低,存在一定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对车辆转向管柱的轴向位置进行调整的转向管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包括:上转向筒和下转向筒,所述上转向筒与下转向筒连接;以及与所述上转向筒和下转向筒连接、对所述上转向筒和下转向筒在轴向上调整的调整装置。
所述调整装置可包括:垂直支架,与所述上转向筒连接;倾斜支架,与所述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第一调整块,设置在所述倾斜支架上;锁紧机构,包括手柄锁紧装置和与手柄锁紧装置连接的轴,所述轴分别与垂直支架和倾斜支架连接;和第二调整块,设置在所述锁紧机构上。
所述第二调整块可设置在所述手柄锁紧装置上或轴上。
所述第一调整块可设置在倾斜支架上。
所述第一调整块和第二调整块可分别设置有多个凹槽和凸部。
所述垂直支架和倾斜支架还分别设置有调整槽,所述轴分别与垂直支架的调整槽和倾斜支架的调整槽连接。
所述转向管柱还可包括偏压件,所述偏压件的两端连接到倾斜支架上,中间部位与垂直支架连接。
所述偏压件可包括异形弹簧。
本实用新型通过包含垂直支架、倾斜支架、第一调整块、第二调整块及锁紧机构的调整装置的配合工作,有效调整了可移动的转向管柱的轴向位置,从而使转向盘能进行高低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辆的转向管柱的侧视图;其中,手柄处于锁定位置。
图3是图1所示车辆的转向管柱的侧视图;其中,手柄处于非锁定位置。
图4是图1所示车辆的转向管柱的附视图;其中,手柄处于锁定位置。
图5是图1所示车辆的转向管柱中调整块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一种车辆可调整转向管柱包括上转向筒11,下转向筒12及用以调整转向管柱角度和轴向位置的调节装置10。
其中,调节装置10包括垂直支架102、倾斜支架101、锁紧机构、设置在倾斜支架101的第一调整块1013(见图4)及设置在锁紧机构的第二调整块1031(见图4)。锁紧机构包括手柄锁紧装置103和与手柄锁紧装置103固定连接的轴104。垂直支架102两侧设置有调整槽1021,两侧的表面为垂直表面1022。倾斜支架101两侧设置有调整槽1011,两侧的表面为垂直表面1012。轴104分别穿过垂直支架102的调整槽1021和倾斜支架101的调整槽1011。轴104可在垂直支架102的调整槽1021和倾斜支架101的调整槽1011中转动和移动。轴104一端固定连接手柄锁紧装置103,另一端连接螺母105。
上转向筒11与下转向筒12可通过铆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直筒状。垂直支架102与上转向筒11连接。倾斜支架101与车辆车身固定连接。
图5显示设置在倾斜支架101中的第一调整块1013及设置在锁紧机构中的第二调整块1031的示例结构。第一调整块1013和第二调整块1031分别成圆盘状,并具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凸部21,凸部21的侧面211为斜面。凸部21之间形成有凹槽22。
第二调整块1031可固定设置在手柄锁紧装置103上,也可固定设置在轴104上。倾斜支架101一侧设有第一调整块1013。若第二调整块1031设置在手柄锁紧装置103上,则倾斜支架101的第一调整块1013是设置在靠近手柄锁紧装置103的一侧(见图4)。若第二调整块1031设置在轴104上且位于螺母17与倾斜支架101之间,则第一调整块1013可固定设置在靠近螺母105的另一侧。
车辆可调整转向管柱还包括偏压件106(见图1及图4)。偏压件106的两端连接到倾斜支架101上,中间部位则与垂直支架102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偏压件106是异形弹簧。该异形弹簧两端固定到倾斜支架101的位置孔107,中间部分与垂直支架102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作臂及地下隧道挖掘设备
- 下一篇:工作井的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