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5296.0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64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莫崧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崧桂 |
主分类号: | A62B7/12 | 分类号: | A62B7/12;A62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易咏梅;李安江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集成防毒防尘纯净空气呼吸器系统。
背景技术
所有生产性工厂、化工企业等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或挥发性有毒气体,这些粉末和有毒气体会伴随着人的呼吸进入鼻孔直达肺部而影响操作工的健康。此种现象已成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急需一种可靠有效的防护器具来保障从业员工的健康。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防尘或防毒的呼吸器都是口罩式的活性炭呼吸器或口罩式的滤网防尘垫片,这些都不能完全将粉尘或有毒气体隔绝而吸入到肺部,而且半封蔽式的或全封闭式的防毒器具由于空气不流通,不利于工人长时间在车间工作佩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它提供了提供一种实效新型的呼吸器系统,在各部件的作用下,可起到防尘防毒的综合性作用,另外,员工配戴可隔离粉尘和有毒气体并且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不会闷热,能适应车间长时间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中央集成防毒防尘纯净空气呼吸器系统,包括管道装置、总管设置装置、支管装置、车间内装置以及员工佩戴器件A等。其中,管道包括:输风总管,厂区输气管,楼层输气管,车间输气管,入室支气管;输风总管与多根厂区输气管相连,场区输气管又连接一根或多根楼层输气管,而楼层输气管又分散出多根车间输气管和入室支气管。
总管设置包括南北向逆风启动调节装置,总管滤尘网罩,总管电控防暴气阀开关,电源电缆防爆开关,总管电动防爆抽送风机等;开启各开关后,启动总管电动防爆抽送风机,系统开始运作,将厂外无废气污染空间中的新鲜空气抽送入厂内空间,再经厂区输气管,楼层输气管,车间输气管,入室支气管的分送,供员工呼吸。
支管装置包括支管抽送及可控防暴风机,所述支管抽送及可控防暴风机所设在的支管是备用的应急支管;车间内装置包括:集成可卸式分体软风管,多个软管活动接卸口旋转装置,备用过滤盒装置,备用活性炭装卸口螺栓盖,集成可拆应急可控防爆微型气机等;员工佩戴器件结构A包括安全帽,光视片,光视片镜框装卸槽,呼吸器脖罩,帽罩连接口,脖罩收缩口,呼气排放口,呼吸器宽紧带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央集成防毒防尘纯净空气呼吸器系统功能齐全而耐用,使用时间长,一次安装后,可常年累月的使用,实用而经济。另外,不论在任何严酷的环境或室内佩戴该系统提供的呼吸器,都可以将粉尘或有毒气体隔清,而使用者都不会感到气闷或酷热,配戴于操作车间,也不会妨碍岗位的操作,并能灵活自如,能适应车间长时间劳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一种中央集成防毒防尘纯净空气呼吸器系统的实施例,包括管道装置、与总管相连的总管设置装置、设于支气管之上的支管装置、与车间管道相连的车间内装置以及设置于车间内的员工佩戴器件等。
其中,管道包括:输风总管2,厂区输气管3,楼层输气管4,车间输气管5,入室支气管6;输风总管2与多根厂区输气管3相连,场区输气管3又连接一根或多根楼层输气管4,而楼层输气管又分散出多根车间输气管5和入室支气管6。输风总管和各输气管都可用市售的无毒塑料管、镀锌管或锌卷钢加工气管。
总管设置包括:南北向逆风启动调节装置8,总管滤尘网罩9,总管电控防暴气阀开关10,电源电缆防爆开关11,总管电动防爆抽送风机12等。南北向逆风启动调节装置8包括自动活接采风口、风向标、空气监测器与自动报警关闭阀;总管滤尘网罩9的材料可采用市售纱布,或无毒喷胶棉、海绵等;另外,总管电控防暴气阀开关10,电源电缆防爆开关11,总管电动防爆抽送风机12均可采用市售装配。开启各开关10、11后,启动抽送风机12,系统开始运作,将厂外无废气污染的南北向空间1中的新鲜空气抽送入厂内空间,再经厂区输气管3,楼层输气管4,车间输气管5,入室支气管6的分送,供员工呼吸。
支管装置包括:支管抽送及可控防暴风机13,也可采用市售装配。该支管是作备用的应急支管。在本申请文件中,备用既是应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崧桂,未经莫崧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水回收地漏和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系统
- 下一篇:园林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