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扣压式尾缆输入口的光端机机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4788.8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以华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扣压 式尾缆 输入 光端机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扣压式尾缆输入口的光端机机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光端机的尾缆输入口,都是在机壳上设有一个圆孔,圆孔外设有固定螺帽。使用时,需将光缆从圆孔外穿到光端机里,然后将缆中光纤经技术人员处理,用专门设备熔接一根带连接器插头的尾纤,连接在光端机里专设的插口上,圆孔外用紧固螺丝将光缆夹紧固定在螺帽上。当光端机出现故障需更换时,维修人员只能将光纤由圆孔中穿出穿入。由于光纤很细,且极易折断,维修人员将光纤在圆孔中穿行时难度很大,一不小心就会将光纤折断,一旦光纤折断,就需要技术人员用专门设备重新熔接尾纤,由于专门设备造价极高,各网络公司不可能购置很多,因此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光纤熔接,这将造成区域内有线电视用户较长时间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节目。因此,目前市场上光端机的圆孔式尾缆输入口的构造,造成工作人员在更换维修时,难度大,效率低,且容易将光纤折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维修效率,且不易将光纤折断的带有扣压式尾缆输入口的光端机机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有扣压式尾缆输入口的光端机机壳,其特征是:在机壳的侧壁上开有一方孔,机壳上设有与方孔相一致的活动扣板,活动扣板下端与机壳交接的位置上设有一通孔,通孔外设有带连接板的螺母,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活动扣板和机壳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当更换光端机时,通过拆卸活动扣板的方法,能灵活地将光缆从圆孔中提取和嵌入到通孔中去,克服了光纤必须在圆孔中穿出穿入难度大、容易折断的技术问题,使光端机的更换维修工作几乎没有难处,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方孔,2、带连接板的螺母,3、螺丝,4、机壳,5、螺帽,6活动扣板,通孔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带有扣压式尾缆输入口的光端机机壳,在机壳4的侧壁上开有一方孔1,机壳4上设有与方孔1相一致的活动扣板6,活动扣板6下端与机壳4交接的位置上设有一通孔7,通孔7外设有带连接板的螺母2,通过螺丝3分别固定在活动扣板6和机壳4上。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使用时,将光端机机壳4的活动扣板6和螺母2分别拆卸下来,依次将固定线螺丝和螺母2套在光缆上,技术人员对光缆中光纤处理后,用专门设备熔接一股带连接器插头的尾纤后,在光缆尾部适当的位置用固线螺丝把螺母2固定在光缆上,使光缆与螺母2之间不产生松动,把光缆嵌入到机壳4上的通孔7中,通孔7是由于在机壳4上开有半个圆孔,而后在活动扣板6上与机壳4上半个圆孔相对应的位置开有半个圆孔形成的,扣上活动扣板6,依次将活动扣板6和螺母2用螺帽5和螺丝3固定好。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当光端机出现故障需更换时,只需拆卸活动扣板6和螺母2,就可以轻易地将光缆从圆孔中提出来,换上新的光端机,轻易地将光缆嵌入到圆孔中,扣上活动扣板6,依次将活动扣板6和螺母2用螺帽5和螺丝3固定好。
本实用新型所关联的光端机其他部位的安装与以前相同。
本实用新型能够轻易地将光缆从机壳上圆孔中提取和嵌入到圆孔中去,使光纤不再需要由圆孔中穿来穿去,解决了光端机在实际更换维修中最大的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以华,未经刘以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4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载玻片
- 下一篇:一种模拟扣式锂离子电池三电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