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炉智能保护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4119.0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卫;李学强;毕彩霞;武英山;宋永和;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阿尔法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智能 保护 点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开发生产井场和油气集输泵站的加热炉和多功能罐加热部分点火时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开发生产井场和油气集输泵站的加热炉和多功能罐主要以燃烧天燃气来加热原油,加热部分的点火多采用木棍蘸上汽油棉纱点燃后送入炉膛,再开启燃气开关送气点燃炉火,这种传统的点火方式操作不容易控制,送气与送点火源的时机和位置配合不好掌握,送点火源过早可能造成火源熄灭;过晚或位置过偏,容易造成回火,出现危险。
近年来,开始采用电子点火器点火,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例如:公告号为CN268230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工业油气炉点火器,有用导线相连的点火棒和点火控制器,点火棒有用短接连接的左、右两段圆管,左段短管内有高压脉冲发生电路,短接处的圆管内有电磁阀,短接的侧壁连有燃气进气管,电磁阀的入口与燃气进气管相连通,电磁阀的出口连有内喷管,内喷管外套有外喷管,内喷管管口处的外喷管管壁和右段短管管壁有进风孔,外喷管管口处的右段短管管壁有进风孔,右段短管外端内有高压脉冲点火电极,点火控制器有壳体,壳体内有电池和电开关。本实用新型作为工业油气炉的点火工具,便于携带,点火时,点火人员可在远距离于持点火控制器点燃工业油气炉,点火恨安全。本实用新型使燃气与空气有前、后两次混合,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有利于点燃燃气。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当气源断气再送气或风大吹灭炉子,使炉膛内积存有燃气,再恢复点火时无法确认炉膛内的燃气浓度,盲目点火容易造成炉膛爆炸,即使通过通风疏散也很难掌握炉膛内的燃气浓度,无法准确实现安全点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实现点火过程中对可燃气体的实时检测,以解决加热炉和多功能罐的安全方便点火问题的点火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即:
一种加热炉智能保护点火器,包括便携式主机、软连接电缆和手持式延长杆,便携式主机与手持式延长杆通过软连接电缆电气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手持式延长杆顶端设有高压信号的电极间隙,上部设有可燃气体检测探头。
所述便携式主机上设有蜂鸣器;所述手持式延长杆下部还设有手柄,在所述手柄上设有开关。
根据公知技术以及现有技术的提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主机内设有一套高压信号发生装置,以产生足够的点火能量;还设有一套可燃气体检测电路和气体浓度超标报警自锁电路。主机通过软连接电缆接到手持式延长杆上。手持式延长杆的最前端是高压信号的电极间隙,产生高压火花;电极间隙的下面设有可燃气体的检测探头。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启动可燃气体检测电路,如果可燃气体浓度超标,主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可燃气体浓度合格,则自动接通主放电回路,在延长杆最前端的电极间隙间产生高压火花,这是开启燃气开关送气,点燃炉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燃气检测功能应用到高能电子点火装置中,做为点火器点火时的的辅助保护装置使用。实现燃气检测与点火功能的合二为一,既解决了传统点火方式操作复杂、容易回火的问题,又避免了因炉膛内积存燃气超标点火造成炉膛爆炸的危险,既安全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便携式主机,1-1为蜂鸣器;2为软连接电缆;3为手柄,3-1为点火按钮,3-2为检测按钮;4为手持式延长杆,4-1为电极间隙,4-2为可燃气体检测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加热炉智能保护点火器,包括便携式主机1、软连接电缆2、手柄3、手持式延长杆4,便携式主机1与手持式延长杆4通过软连接电缆2电气连接,在手持式延长杆4顶端设有高压信号的电极间隙4-1,用于产生电火花点火;手持式延长杆4上部设有可燃气体检测探头4-2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浓度。在便携式主机1上设有蜂鸣器1-1用于报警。在手持式延长杆4下部还设有手柄3,在手柄3上设有点火按钮3-1和检测按钮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阿尔法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阿尔法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4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