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梭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1056.3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8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光锋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F16K31/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502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特别是一种在气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一种梭阀。
背景技术
梭阀是一种可以分别自动接通不同入口处的液体或气体介质使其流向同一出口通道使用的控制阀,传统的梭阀结构一般包括在阀体内自由滑动的滑阀阀芯,显然要求零件的加工精度要高,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也很高,否则阀芯易卡死,影响梭阀使用的可靠性。
专利号02220987.5“钢球式梭阀结构”,就是将原有的滑阀阀芯与阀体间的间隙配合移动改为钢球的滚动,起到梭阀的作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也降低,但钢球的加工精度也很高,难度也很大,若钢球与阀座弧面配合不好也会发生卡死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梭阀,其结构简单、易加工、成本低,不会发生卡死现象并密封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梭阀,包括阀体、阀芯,所述阀体上有互相垂直相通的输入口P1、P2、输出口A,所述阀芯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阀体配合,所述阀芯左、右两端表面上有流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此阀芯与阀体通道间有较大的间隙,因此加工精度要求低、生产成本低,阀芯不会发生卡死现象,另外在阀芯两端的表面上有均布的流通孔,当阀芯在较大气流的作用下可悬浮于阀腔中,运动阻力小、灵敏度高,在低压的情况下也能很快动作,此结构主要起密封作用的是与阀体、螺帽上的斜面配合柔软、弹性强的O型密封圈,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又较之其它的零件更强、更好,而易制作成本低,同时密封圈与斜面配合又有很好的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P1、A相通)。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P2、A相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阀体1上端有安装孔2,中间有互相垂直相通的三阶梯形螺孔10、输入口P1、输出口A,输入口P1与输出口A交接处阀体的通道上有斜面4,螺孔10内旋有螺帽9。
螺帽9的中间有内螺孔即为输入口P2,螺帽9的外端面上有扳手槽11便于螺帽的旋入,内端面通孔处有斜面为螺帽斜面6。
阀芯7左、右两端表面上有均布、对称的小孔为流通孔3,中间凹槽内嵌放有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5。
将装配好的阀芯7放入阀体1内,最后将带有外O形密封圈8的螺帽9,放入螺孔10内,并将螺帽9旋紧固定在阀体1内。
使用时,利用阀体1上的两安装孔2固定在气动控制系统中,输入口P1、P2都与输出口A相通,P1、P2中有任一个输入则A都有输出。
当工作介质由输入口P1进入时,介质推动阀芯7向右移动,直到阀芯上的O形密封圈5碰抵到螺帽9的螺帽斜面6并吻合密封,这时输入口P2封闭,工作介质由输入口P1进入并通过阀芯7左端上的流通孔3介质流出,再经输出口A流出,如图1所示。
若工作介质由输入口P2进入,则工作介质推动阀芯7向左移动,直到阀芯上的O形密封圈5碰抵到阀体通道上的斜面4并吻合密封,这时输入口P1封闭,工作介质由输入口P2进入并通过阀芯7右端上的流通孔3介质流出,再经输出口A流出,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光锋,未经孙光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1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
- 下一篇:一种机械密封组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