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质净化型球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0034.5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炎;赵明祥;钱金明;王建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27/06;F16K27/12;F16K5/08;F16K31/60;B01D3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18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净化 球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质净化型球阀。
背景技术
在城市管网及工业供水系统中由于流体中常常存在杂质,会导致末端供水的清洁度不能满足要求,通常为保护用水设备的使用安全以及对流体清洁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就需要在管道中安装过滤装置以达到净化介质的作用,目前在管道中大量使用一般的过滤器来过滤介质中的杂质,同时在终端用户的用水设备前一般还需要安装控制总阀、调节阀等产品,一方面安装比较复杂,同时要求安装位置较大、管道泄漏点增加,安装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介质净化型球阀,既可以作为球阀正常使用,同时又能够过滤介质中的杂物,实现了一般球阀和过滤器这两种阀门组合的功能,安装空间小、安装及更换简单方便,操作灵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介质净化型球阀,包括阀体、密封球、手柄、阀杆过滤网和排污口,所述密封球通过阀杆与手柄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密封球的流道口上,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密封球正对的侧壁阀体上,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端盖。
改进的,所述端盖上设有透明可视窗口;能随时观察排污口内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清理。
优选的,所述排污口口径大于过滤网的口径;便于过滤网取出。
优选的,所述密封球内设有卡槽,所述过滤网通过卡环卡制在密封球的卡槽内;设置卡槽后,卡环能有效的固定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根据使用要求可设置成U型、球面型、平面型;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过滤网能充分过滤杂质。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板冲压而成;冲压而成的过滤网结实耐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介质净化型球阀,既可以作为球阀正常使用,同时又能够过滤介质中的杂物,实现了一般球阀和过滤器这两种阀门组合的功能,安装空间小、安装及更换简单方便,操作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介质净化型球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介质净化型球阀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介质净化型球阀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介质净化型球阀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阀体1、密封球2、手柄3和阀杆4,所述密封球2通过阀杆4与手柄3连接,还包括过滤网5和排污口6,所述过滤网5设置在密封球2的流道口上,所述排污口6设置在密封球2正对的侧壁阀体1上,所述排污口6上设有端盖9,设有端盖能将敞开的排污口遮蔽,避免在不使用排污口的情况下防止污物进入污染水质或堵塞排污口,所述端盖9上设有透明可视窗口,能随时观察排污口内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清理,所述排污口6口径大于过滤网5的口径,便于过滤网取出,所述密封球2内设有卡槽8,所述过滤网5通过卡环7卡制在密封球的卡槽8内,设置卡槽后,卡环能有效的固定过滤网,所述过滤网5根据使用要求可设置成球面型,根据使用要求还可以设置成U型和平面型,在一般情况下,球面型过滤网能最好的使杂质过滤,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冲压而成,冲压而成的过滤网结实耐用。
介质是从进水口10通过球阀的通孔由出水口11流出。当介质从进水口10进入阀密封球2通孔,通过滤网5即可将介质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当过滤网5上杂质较多需要清洗时,将手柄3旋转90度,使球阀处于关闭状态,将密封球2通孔位置旋转至正对排污口6处,此时球阀处于关闭状态,介质不流通,使用卡环钳能轻松取出卡环7及过滤网5,将滤网5清洁干净重新安装即可。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0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