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8166.4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6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爱萍 |
主分类号: | D01H7/86 | 分类号: | D01H7/8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剑宏 |
地址: | 312000浙江省绍兴县柯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化纤 倍捻机 锭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锭子,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高速化纤倍捻锭子,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已有化纤倍捻机的锭子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转杯1’、导丝器2’、静止杯3’、内磁罩4’、内磁环5’、锭杆6’、锭盘7’、塑料件8’、龙带9’等组成,其中,锭杆6’和锭盘7’的配合面在转杯1’的下部,由此造成转杯1’和龙带9’之间的距离加大,锭子的重心上移,使转杯1’旋转的转动力传递路线加长,转杯1’高速旋转时易产生震动,致使被加捻丝易产生毛丝和断裂,从而影响纱线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化纤倍捻机锭子的弊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平稳、高速的化纤倍捻机锭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包括锭杆,静止盘安装在锭杆上,内磁罩安装在静止盘上,导纱瓷件安装在锭杆上的纱线出口位置,锭盘一端与锭杆相接触,另一端与龙带联动连接,转杯安装在锭盘上,其特征在于:锭盘与锭杆相接触的一端设置在转杯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
锭盘设置为方形体或楔形体。
锭盘的任意一侧外缘与转杯的相应内缘相接触。
在锭盘上对应锭杆上纱线出口的位置开设有孔。
锭盘与锭杆的接触面应保证覆盖住锭杆上的纱线出口位置。
安装在转杯上对应着锭盘的孔的位置安装有出口瓷件。
在内磁罩内安装有磁钢架,磁铁置于磁钢架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锭盘设置在转杯的内部,这样,一方面,锭杆与锭盘的配合面在转杯的内部,将缩短锭子转杯与龙带间的距离,使锭子重心下降,减少锭子转动时震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纱线的瞬间张力波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比,省去了塑料件等辅助装置,结构更简单,且更节能省电,功耗更低;另外,由于锭盘安装在转杯的内部,锭盘的外缘与转杯的内缘相接触,从而很好地定位了转杯,使两者的同轴度更好,运行更为稳定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结构,磁铁1置于磁钢架2上,磁钢架2置于内磁罩8内,内磁罩8安装在静止盘3上,静止盘3通过轴承9和轴承10安装在锭杆7上,导纱瓷件11安装在锭杆7上的纱线出口位置,锭盘5压配在锭杆7上,转杯4通过螺钉6装在锭盘5上,锭盘5可设置为方形体,为方便安装固定,也可设置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楔形体,其一端是与锭杆7的接触端51,接触端51设置在转杯4内,另一端是与龙带13的联接端52,锭盘5的接触端51任意一侧外缘与转杯4的相应内缘相接触,在锭盘5上对应锭杆7上纱线出口的位置开设有孔14,锭盘5与锭杆7的接触面应保证覆盖住锭杆7上的纱线出口位置,以防止导纱瓷件11跑出,出口瓷件12安装在转杯4上,对应着锭盘5的孔14,龙带13与锭盘5的联接端52联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龙带13带动锭盘5转动,锭盘5带动转杯4转动,从而完成纱线的加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爱萍,未经朱爱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8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重设备二次压力调节阀
- 下一篇:胀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