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加热炬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7897.7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定龙;童芬波;张建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隆兴焊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38 | 分类号: | F23D14/38;F23D14/4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19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燃气体燃烧喷枪,特别是燃烧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乙炔气等气体的气体加热炬。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89221302.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结构,其结构是由组装在身管上的带有喷嘴的喷筒、阀体和接嘴等组成的,其中在同一阀体中装有定量控制阀和变量控制阀,可满足长期定温加热和局部加温加热的要求。具有操作简便,使用较安全,不受风雨的影响,而且使用成本低。但其缺点是:由于定量控制阀流出的气流大,很难控,操作人员在操作开始点火时,由于很难控制燃气流量的大小较容易灼伤手指,而却在中间移动操作位子时,也必须关闭加热炬总阀,重新进行点火操作,既麻烦又需要重复不安全的点火操作,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气体加热炬,能使点火时的最大流量所产生的火焰不会窜出火口而保证了操作员在点火时的人身安全,并且能实现操作员只要按下快速开启阀的手柄就能进行正常工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气体加热炬,包括有一端与点火部相连的通气管、内设导气管且一端与进气管相连的握手柄,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通过阀体与握手柄的出气口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用于点火的微调阀和用于正常工作的快速开启阀,微调阀的一端与握手柄的出气口相连通,而微调阀的另一端与通气管相连通,而快速开启阀的一端与握手柄的出气口相连通,而其另一端与通气管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微调阀和快速开启阀与握手柄的出气口相连通的结构可选择为:微调阀其内腔进口通过通道与快带开启阀的内腔相连通,而微调阀的内腔出口通过微调阀芯可开闭式与通气管相连通,而快速开启阀内腔的进气口通过阀体内的通气道与握手柄的出气口相连通,而所述快速开启阀的出口通过快速开启阀芯可开闭式地与通气管相连通。
再改进,所述快速开启阀的出口通过快速开启阀芯可开闭式地与通气管相连通的结构为:在快速开启阀内腔中设置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快速开启阀内腔的内壁相顶触,而其另一端与快速开启阀芯的一端相顶触,而快速开启阀芯的另一端延伸出阀体外,而与铰连式设置于阀体上的手柄压杆相顶触,且在位于通气管与快速开启阀内腔连通处的阀体上设置有卡台,而与卡台相应位置上的快速开启阀芯上设置有与卡台相适配的能阻塞和开启通气管的卡头;该所述卡头其上套置有O形密封圈。
再改进,所述微调阀的内腔出口通过微调阀芯可开闭式与通气管相连通的结构为:所述微调阀芯的前端为圆锥形,而微调阀芯的尾端延伸出阀体外,与通过螺纹调节微调阀芯前后移动的旋钮相连接,且圆锥形的微调阀芯前端与微调阀的内腔出口可阻塞和开启内腔出口的结构适配在一起。
再改进,所述握手柄其出气口位置上还可设置有可关闭和开启出气口的开关阀。
再改进,所述点火部包括有点火支架,在点火支架的周面上分布有助燃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专门增加了点火专用的小流量的微调阀,控制了点火时的最大流量,使点火时的最大流量所产生的火焰不会窜出火口,从而保证了操作员在点火时的人身安全;还有,增加了正常工作的快速开启阀,当要进行正常工作时,操作员只要按下快速开启阀的手柄压杆就能进行正常工作,所以工作十分方便;再有,由于增加了微调阀和快速开启阀,从而在整过的工作过程中,只需一次点燃预燃火焰(即微小火焰的长燃火)就行了,当需要正常工作时按下快速开启阀的手柄火焰就达到正常工作态势,放开快速开启阀的手柄火焰就只有预燃火焰。所以使用既方便又安全,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I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2在打开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隆兴焊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隆兴焊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7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创新结构的空气过滤器
- 下一篇:人造圣诞树的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