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力容器自动门锁系统的压力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5962.2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9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进;林卉;章定保 |
主分类号: | F16J13/24 | 分类号: | F16J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6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力容器 自动 门锁 系统 压力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压力容器自动门锁系统的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的设置用来当压力容器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开关信号,切断自动门锁系统电机的电源,以确保安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压力容器,特别是用于医用敷料、器皿、药品和手术器械等物品的灭菌器,一般采用预先加在灭菌室的洁净水加热产生灭菌需求的高压蒸汽,对物品进行灭菌,这种方式压力容器内的压力较高,在压力容器工作时如果人工操作失误,压力容器的门意外打开,会导致压力容器内部的物质冲出,造成带来人员或财产的损失,后果非常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设计一种自动门锁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电动机,带动锁紧爪转动,锁紧爪牢固地钩在设在门上的锁紧销上,从而实现自动锁门,无人工操作的环节,降低了容器的门意外打开的可能性,但这种系统仍存在一种隐患,当压力容器工作时,万一单片机出现问题,门仍有可能会被打开,设计人员一直试图设计一种当灭菌器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能彻底消除打开灭菌器的门的可能性的结构,以确保安全,但迄今为止,市场上未曾出现满足这种需要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力容器自动门锁系统的压力开关,这种压力开关的设置用来当压力容器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开关信号,切断带动压力容器的门锁的电机的电源,彻底消除了打开压力容器的门的可能性,确保了安全,本设计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用于压力容器自动门锁系统的压力开关,包括底座、密封垫、顶盖、触杆、微动开关,顶盖与底座中间夹密封垫,触杆穿设在顶盖中,底座上设有管路连接口,管路连接口与压力容器内的气室连接,底座与顶盖固定连接;微动开关固定在顶盖上方,微动开关的翘杆的头部设置在在触杆上方,微动开关的引脚与自动门锁系统的电机电源电连接。
作为优选,顶盖设上有调节螺钉和调节弹簧,调节弹簧套设在调节弹簧,调节弹簧调节弹簧压在触杆的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时巧妙地将压力开关需要的压力设计为直接来源于控制对象(压力容器内腔),不依赖于其它任何外加能量或控制指令,因此不会受到干扰,可靠性很高,可在压力容器内腔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开关信号,切断带动压力容器的门开关的电机的电源,彻底消除了打开压力容器的门的可能性,确保了安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压力容器自动门锁系统的压力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密封垫-2、顶盖-3、触杆-4、微动开关支架-5、微动开关-6、引脚-7、翘杆-8、调节螺钉-9、调节弹簧-10,管路连接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而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压力容器自动门锁系统的压力开关,由底座1、密封垫2、顶盖3、触杆4、微动开关6、微动开关支架5,顶盖3与底座1中间夹密封垫2,触杆4穿设在顶盖3中,底座上设有管路连接口11,管路连接口11与压力容器内腔连接,底座1与顶盖3固定连接;微动开关固定在微动开关支架5上,支架5设在顶盖3上方,微动开关6的翘杆8的头部设置在在触杆4上方,微动开关的引脚7与自动门锁系统的电机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时巧妙地将压力开关需要的压力设计为直接来源于控制对象(压力容器内腔),不依赖于其它任何外加能量或控制指令,因此不会受到干扰,可靠性很高,可在压力容器内腔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开关信号,切断带动压力容器的门开关的电机的电源,彻底消除了打开压力容器的门的可能性,这种“自动门锁装置”中门的开关完全由电机自动带动,不存在人为操作的可能性,唯一可能的是电机误动作,打开了门,现在通过压力开关在压力容器内腔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开关信号,切断带动压力容器的门开关的电机的电源,确保了安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进;林卉;章定保,未经杨进;林卉;章定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5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限温智能空调遥控器
- 下一篇:一体化连续流含油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