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内屏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5386.1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02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士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G08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遥控 接收 模块 屏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电磁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光敏芯片和信号放大、处理芯片极易受到外部电磁波的干扰,需要对芯片进行电磁屏蔽,目前屏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外部加装屏蔽金属外壳,称外屏蔽,另一种是在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内部对光敏芯片和信号放大、处理芯片加装屏蔽金属盖,称内屏蔽,外屏蔽的缺点在于生产效率低、耗用材料多、客户使用场合窄等,现有的内屏蔽的缺点在于引线框架制造难度大,产品成品率低、屏蔽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方便、屏蔽效果好,生产制造简单的一种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内屏蔽装置。
一种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内屏蔽装置,由金属引线框架和金属内屏蔽盖两部分组成,所述的金属内屏蔽盖卡在金属引线框架上。
所述的金属内屏蔽盖由受光窗口、屏蔽区、安装连接支架组成,所述安装连接支架两侧向下折弯组成“∩”型结构,作为电磁屏蔽一部分,所述的受光窗口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在工作时接受红外光信号,使红外光无阻挡地照射红外接收模块的光敏芯片;所述的屏蔽区用于覆盖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内部,屏蔽电磁波干扰。
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由安装基岛、外引线管脚、内屏蔽盖安装孔组成,所述的安装基岛用于安装、固定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内部的光敏芯片和信号放大、处理芯片;外引线管脚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在工作时对外的连接,所述的内屏蔽盖安装孔由两个长方形通孔组成,设于安装基岛的两侧。
所述的金属内屏蔽盖的安装连接支架卡入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的内屏蔽盖安装孔。
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的内屏蔽盖安装孔的间距和所述金属内屏蔽盖的两个安装连接支架的间距相同。
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的安装孔的长度略小于所述金属内屏蔽盖的安装连接支架的宽度,使两者在安装时能形成过盈配合。
所述的金属内屏蔽盖的受光窗口采用网状结构,增加屏蔽性能。
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金属内屏蔽盖的材料为铁、铜或它们的合金。
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金属内屏蔽盖可以多个连接在一起,两者在装配时可以多个一起装配,方便生产,提高制造产品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金属内屏蔽盖的安装连接支架卡入金属引线框架的内屏蔽盖的安装孔,使得金属引线框架的安装孔和金属内屏蔽盖的安装连接支架为过盈配合,使用专用的工具将两者压紧并卡接在一起,形成紧密配合,由于信号放大、处理芯片固定在引线框架的安装基岛上,内屏蔽盖全部覆盖信号放大、处理芯片并卡接在引线框架上,内屏蔽盖和引线框架形成对信号放大、处理芯片的上下两层屏蔽,该装置的屏蔽效果极佳,另外内屏蔽盖和引线框架多个连接在一起,两者在装配时可以多个一起装配,能极大地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金属引线框结构图
图2金属内屏蔽盖结构图
图3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内屏蔽装置结构图
图4多个连接的金属内屏蔽盖结构图
图5多个连接的金属引线框架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基岛
(2)内屏蔽盖安装孔
(3)外引线管脚
(4)安装连接支架
(5)屏蔽区
(6)受光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内屏蔽装置,由金属引线框架和金属内屏蔽盖两部分组成,所述的金属内屏蔽盖卡在金属引线框架上。
如图1所示,所述的金属内屏蔽盖由受光窗口(6)、屏蔽区(5)、安装连接支架(4)组成,所述安装连接支架(4)两侧向下折弯组成“∩”型结构,作为电磁屏蔽一部分,所述的受光窗口(6)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在工作时接受红外光信号,使红外光无阻挡地照射红外接收模块的光敏芯片;所述的屏蔽区(6)用于覆盖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内部,屏蔽电磁波干扰。
如图2所示,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由安装基岛(1)、外引线管脚(3)、内屏蔽盖安装孔(2)组成,所述的安装基岛(1)用于安装、固定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内部的光敏管和信号放大、处理芯片;外引线管脚(3)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在工作时对外的连接,所述的内屏蔽盖安装孔(2)由两个长方形通孔组成,设于安装基岛(1)的两侧。
所述的金属内屏蔽盖的安装连接支架(4)卡入所述的金属引线框架的内屏蔽盖安装孔(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士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士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5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能量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TD-SCDMA直放站同步控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