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板式塑料熔接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5009.8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7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光良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塑料 熔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接机,尤其是一种热板式塑料熔接机。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以重量轻、摩擦力小、耐腐蚀、易加工的塑料及其金属的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塑料的各种制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船舶、汽车、电器、包装、玩具、电子、纺织等行业。
由于注塑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一部分形状复杂的塑料制品不能一次性注塑成型,这就需要粘接和热合工艺又相当落后,不仅效率低,而且粘接剂还有一定的毒性,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等问题。
传统的这种工艺已经不能适用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需要,预示热板式塑料熔接机以其高效、优质、美观、节能等优越性全面取代了旧的技术。热板式的塑料熔接机在焊接塑料制品时,即不要填加任何粘接剂、填料或溶剂,也不消耗大量热源,具有操作简单、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焊接速度快热板式塑料熔接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热板式塑料熔接机,包括主机和控制装置,主机包括热板、上模板、下模板,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组、传感器组、中央处理器,电磁阀组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组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传感器组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将指示信号传输到电磁阀组,并通过电磁阀来控制主机各部件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传感器组包括热模进位传感器、热模退位传感器、热熔传感器、上模退位传感器、上模进位传感器、下模退位传感器、下模进位传感器、固化传感器,上述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电磁阀组包括控制热模进退的热模电磁阀、控制上模进退的上模电磁阀、控制下模进退的下模电磁阀,上述的电磁阀的输入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结构在焊接塑料制品时,即不要填加任何粘接剂、填料或溶剂,也不消耗大量热源,具有操作简单、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热板式熔接机的控制部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中央处理器、电磁阀组、传感器组,电磁阀组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组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传感器组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将指示信号传输到电磁阀组,并通过电磁阀来控制主机各部件的动作。
参考图2可知,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组包括热模进位传感器、热模退位传感器、热熔传感器、上模退位传感器、上模进位传感器、下模退位传感器、下模进位传感器、固化传感器,上述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组包括控制热模进退的热模电磁阀、控制上模进退的上模电磁阀、控制下模进退的下模电磁阀,上述的电磁阀的输入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中央处理器主要处理复位,工作开关启动或关闭,上下模板的延时,热熔时间,固化时间,工作完成计数等操作。热模进、退位传感器接收各种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热模进、退位电磁阀来控制热模的行程;而上、下模的进、退位传感器接收到信号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上、下模的进退位电磁阀(即分别控制上、下模上或下动作的四个电磁阀,图2中的上模上电磁阀、上模下电磁阀、下模上电磁阀、下模上电磁阀)控制上、下模的上下动作,中央处理器还可以根据热熔传感器、固化传感器、复位传感器等辅助的传感器所传送来的信息,控制各种如固化时间、热熔时间、复位等相关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由于运用了自动化的技术,因此在焊接塑料制品时,即不要填加任何粘接剂、填料或溶剂,也不消耗大量热源,具有操作简单、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光良,未经郑光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50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