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管预埋座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4086.1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郭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卸军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3211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管 预埋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民用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管的配附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所有工业及民用(住宅)建筑离不开排水管道,在房屋(住宅)的每层楼房在建造过程中必然要预先留出一个安装排水管的位置.现在技术:(1)预先留出安装排水管的孔位,或者就不留孔位,到工程完工后在凿洞安装排水管。(2)或者在模板上预先埋上一节比需安装排水管的尺寸大一个规格的钢管,然后等排水管安装完后在托模补洞,然而补洞漏水的可能性较大,这种传统的现有技术,前一种是更不可取,打洞后还是要实行第(2)种模式,而第(2)种既浪费钢管的材料又浪费修补预留孔口的材料和时间,所以前两种都很费人力,物力,财力。
本申请人于2006年6月16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0620023109.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预埋座,其基本上克服了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但本产品尚存在着安装不方便,安装过程中调试要困难,上下楼层排水管预埋座的位置精度要求相对较高,落水管口径兼容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特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省钱省力,适用范围广的排水管预埋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预管埋座,包括座体本身,其特征在于,座体设有外层、内层、夹心层,内层、夹心层分别设有不同心的内圈和外圈,内层外圈与夹心层的内圈相配合,夹心层外圈与外层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管预埋座,其特征在于:内层、夹心层的下端面均设有凸出的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管预埋座,其特征在于:夹心层、内层下端均设有凸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在保持原产品优点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在座体内设计相互配合的偏心管,方便在后期的安装调试中调整落水管位置,使其轻松达到最佳位置,既有利于抵消热胀冷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管的长度不足或过长;再次芯部设有凸出的卡块,通过旋转内层和夹心层,以改变卡块的距离,安装更多口径的水管,扩展水管的口径适用范围,节约成本,使其物尽其用;第三,多层结构,相对的增加座体外层的内径,避免因内经过小难以对正安装,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更易于被广大的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所接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芯部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右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些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右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8,本实施案例包括:座体1本身,座体1设有外层2、内层3、夹心层4,内层3、夹心层4分别设有不同心的内圈和外圈,内层外圈21与夹心层的内圈32相配合,夹心层外圈31与外层2配合。内层3、夹心层4的下端面均设有凸出的卡块6。夹心层4、内层3下端均设有凸沿5,这就保证了在安装过程中即使内层3受力,内层3不会越夹心层4而顶出,夹心层4不会越外层2而顶出,以至于引起漏水、漏料等不必要的事故。
参见图1~2,本实施案例在实际的操作中,楼层上下排水管预埋座的位置由于种种原因,下层的座体1同上层座体1未能在同心,而排水管9不能过度的弯曲,可以通过旋转内层3同夹心层4,改变偏心圆的位置,尽大程度的使上下楼层的座体1同心,以改善排水管9过度弯曲的问题;同时通过旋转内层3和夹心层4,可以调节排水管9的有效距离,既可以抵消热胀冷缩过程中排水管9长度的变化,又可以适当弥补排水管9过长或过短所引起的不足。
参见图3~4,本实施案例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某些原因,找不到合适口径的排水管9,可用比合适口径大的排水管9代替,插入排水管9,排水管9被内层3和夹心层4的下端面阻挡(图4所示),旋转内层3和夹心层4,以改变内层3上的卡块6同夹心层4卡块6的距离所形成的内径,旋转到合适角度,使内层3上的卡块6和夹心层4上的卡块6刚好与排水管9的外壁配合,卡住排水管9,并固定(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卸军,未经郭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4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