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标机的涂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3690.2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华;汪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贵华;汪福生 |
主分类号: | B65C9/22 | 分类号: | B65C9/22;B05C11/10;F16K5/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80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标机 涂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圆柱形表面粘覆标贴技术,比如在圆柱形罐头表面粘覆标贴,本实用新型特别是一种贴标机的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用机械在圆柱形表面粘覆标贴时,现有技术有一种方法是采用排刷涂抹胶液,排刷制成中空,尾部与胶液软管连接;另有一种是用回转的皮带将胶罐的胶液带出涂抹在标贴的背面。这些结构一是在涂抹过程中不能停顿,否则胶液容易干涸或凝固,影响下次继续使用;二是在涂抹过程中时常有滴胶滴洒到标贴外面,不易清洁而且浪费胶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涂抹过程中即使停顿,胶液也不容易凝固的贴标机的涂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贴标机的涂胶装置,呈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阀体制成管状体,其端头的一侧开有与胶液罐连通的进料口,管身的下侧面开有出料口,阀芯制成圆柱杆状,阀芯的杆身制有轴向盲槽,盲槽的端头位置与阀体的进料口对应,阀芯与阀体管孔转动配合,阀芯的盲槽与阀体的出料口对正与错开构成阀的开闭状态。
所述的阀体的上侧面的一端或两端开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位置与阀芯的盲槽两端对应。
所述的阀体的下侧面中部的出料口制成条形通槽。
所述的阀体的外形呈基本上的矩形体。
所述的阀芯的一端或两端开有与阀体进料口位置对应的通孔。
所述的阀芯盲槽的两端轴向外侧制有供安装密封圈和卡簧的环槽。
所述的阀芯的两端面开有供连接重锤的内螺纹盲坑。
所述的阀芯的一端装有扳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阀体的出料口制成条形通槽,阀芯的盲槽与阀体的出料口正对时出胶适量,刚好够标贴纸筒状交接粘贴,阀体与阀芯转动配合,阀芯的盲槽与阀体的出料口错开时构成阀的关闭,胶液与外界空气隔离,不会滴洒,也不会干涸或凝固,避免了污染工作环境和胶液浪费现象,又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阀体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阀芯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A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阀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所述涂胶装置呈阀结构,是自动贴标机的组成部分,由整机结构的需要,阀体1制成外方内圆的管状体,从供胶量大小设计,在阀体一端或两端的上侧开有与胶液罐软管连接的进料口11,两端开有进料口11是为了加大胶液流量。管身的下侧面中部开有与管孔12相通的条形通槽出料口13。阀芯2制成圆柱杆状,阀芯的杆身制有轴向盲槽23,盲槽的端头位置与阀体的进料口11对应,阀芯2的一端制有机械联动或手动的扳柄3,阀芯盲槽的两端轴向外侧制有供安装密封圈和卡簧5的环槽21,使阀体内的胶液不外泄,并使阀芯2与阀体管孔12只能转动配合不可轴向蹿动。当扳柄3朝上时,盲槽23朝上,可以承接胶液;扳柄3朝下时,阀芯的盲槽23朝下与阀体的出料口11正对构成阀的开启,胶液流出;扳柄3水平时,盲槽23被转至与出料口11错开构成阀的关闭,胶液被阻断。盲槽23与出料口11部分连通时,出胶量被减少。这种阀芯结构适合间隔涂胶,每涂胶一次,扳柄需向上扳动一次以使盲槽再次承接胶液。视连续涂胶设计需要,也可在阀芯盲槽的端头位置开有与阀体的进料口11对应的径向通孔22,这样当盲槽朝下时,胶液从径向通孔22经盲槽从出料口13直接连续流出。
参照图4和图6,阀芯2的两端面开有供连接重锤4的内螺纹盲坑24。重锤4的作用是可以调节阀体对成叠的标贴纸的压力,重锤越多,压力越大,出胶量或涂胶面积越小,反之则大。
参照图7所示阀芯的另一实施例。阀芯2采用金属圆管制成,其两端焊连堵头26,中部开制窗孔28,窗孔与一端的堵头之间开制与阀体的进料口位置对应的径向贯通的进料口27,窗孔内的管腔构成上述实施例承接胶液的盲槽功能,但管腔容积成倍增加,制作工艺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贵华;汪福生,未经李贵华;汪福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3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