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水马桶便圈和水箱的脚踏式启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3004.1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30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菊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菊森 |
主分类号: | E03D5/08 | 分类号: | E03D5/08;A47K13/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兆文 |
地址: | 317527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水马桶 水箱 脚踏 启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水马桶,特别是抽水马桶便圈和水箱的脚踏式启闭器。
背景技术
抽水马桶作为一种常用的卫生洁具,已深植在一般家庭的清洁卫生设备中,其与人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在此,由于男女生生理构造的不同,传统的抽水马桶上都安装桶盖和便圈,其中的便圈当在女生使用时可直接坐在其上,而当男生使用时,则需要把马桶便圈掀起,以避免尿液残留其上,这使得后来使用者必须擦拭清洁才能无虑的使用,给后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便。抽水马桶便圈的这种使用方式是一种既不卫生,又比较使人讨厌的事情,特别是在医院、宾馆和机关单位等公共场所,更是很容易发生病菌感染和疾病传播。为此,人们研究开发了一些便圈的自动启闭装置,如中国专利ZL200620122925.4,其结构简单,而缺点是该装置只能实现便圈的开启,而无法实现便圈的闭合复位,同时该装置也没有便圈开启后的限位结构,一旦开启时便圈受力太大就会被弹回而导致打开失败。
再者,现有抽水马桶水箱的放水都是手按式的,这对于在公共场所使用也很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水马桶便圈和水箱的脚踏式启闭器,其可采用脚踏的方式实现便圈的启闭和水箱的放水,具有使用方便和卫生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抽水马桶便圈和水箱的脚踏式启闭器,其特征在于:整个启闭器包括一壳体和传动机构,其中传动装置由脚踏板、传动连杆和套杆组成,所述脚踏板设置在壳体外面,其尾部和传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连杆在前段部位设置一传动连杆转动支点,并在传动连杆转动支点后侧附近设置有复位弹簧,传动连杆尾部连接套杆;所述套杆由可伸缩的外套杆和内套杆组成,其中外套杆尾部与传动连杆尾部铰接,外套杆中部设置一倒三角平台,而内套杆顶部伸出壳体顶部并朝内弯曲与抽水马桶便圈的一侧铰接;所述套杆后侧设置一包括短杆和长杆的复位结构和放水装置,其中复位结构短杆中部设置一短杆转动支点使短杆定位在壳体上,短杆前端在其转到极限位置时可推动便圈在掀开状态下的套杆,短杆后端与长杆铰接,所述长杆设置在壳体上的两定位点内,长杆中部设置一可与外套杆倒三角平台相卡合的凸台,长杆尾部有一弯折段;所述放水装置由放水连杆和拉绳组成,其中放水连杆前端位于所述长杆尾部弯折段上方,放水连杆中部设置一放水连杆转动支点,放水连杆尾部连接拉绳,而拉绳的末端则与抽水马桶水箱中的放水阀连接。
上述脚踏式启闭器还包括有一独立放水装置,其包括一按钮式脚踏器和“Z”型连杆,其中按钮式脚踏器设置在脚踏式启闭器壳体的外侧面,其包括底座、按钮复位弹簧和脚踏按钮,其中脚踏按钮与“Z”型连杆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Z”型连杆中部设置有一“Z”型连杆转动支点,“Z”型连杆尾部则位于放水连杆前端下方。
上述套杆顶部与抽水马桶便圈的铰接为合页连接或枢接。
上述传动连杆尾部与外套杆尾部的铰接处设置有缓降装置。
上述传动连杆和套杆之间设置一防反弹装置,其包括一圆弧形支杆,支杆前部可与设置在复位结构长杆上的凸点相卡合,支杆中部设置有压缩弹簧和滑块可与设置在外套杆上的限位点相抵。
上述壳体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上下可调式吸盘定位装置,其包括一“L”型定位块和吸盘,“L”型定位块的直角面上设置有一定位长槽,其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L”型定位块的水平面底部设置所述的吸盘。
在实际使用中,当便圈闭合没有被掀起时,套杆斜向前设置,其与传动连杆的夹角为锐角,外套杆上的倒三角平台不与复位结构的长杆凸台卡合。此时一旦使用者踩下脚踏板,脚踏板和传动连杆就会相对传动连杆转动支点发生转动,使传动连杆转动支点后侧附近设置的复位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同时传动连杆带动套杆上升并相对其发生转动使便圈掀开,此时传动连杆与套杆的夹角由锐角转变为钝角。随后当使用者放开脚踏板时,传动连杆就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作回复运动,其迫使套杆的外套杆和内套杆伸展开来,直到套杆与传动连杆间的夹角成直角,此时传动连杆回到初始位置,外套杆的倒三角平台刚好位于复位结构长杆凸台的下方,在此过程中,因套杆后侧的复位结构和放水装置都不与套杆发生任何联动关系,两者均保持不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菊森,未经陈菊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3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木搭插装饰板
- 下一篇:一种显示屏外设的道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