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2115.0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86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日春 |
主分类号: | A47K13/12 | 分类号: | A47K13/12;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8000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便器 座圈 装置 轴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便器的零件,尤其涉及一种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座便器在功能上不断更新,座圈内通常装有电热丝及传感器等元件,其与装在主机箱部位的智能芯片或电机连接的导线束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处理方法,即把导线束从座便器的外围绕过,这种导线束连接方式将会带来很多问题:一、在座便器的安装过程中导线束容易被外界的物体钩住而拉断;二、由于是明线连接方式,这样导线束很容易被昆虫、老鼠等小动物咬断;三、座圈经常翻动使导线束随之扭弯,时间长了容易使导线束内的线芯折断;四、外观缺乏整洁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安装在智能座便器的座圈上后,可解决现有智能座便器导线束外露所产生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具有供铰轴贯穿的内管,其特征在于内管外还有一体制成的外管,外管管壁开有窗孔,使导线束从该轴套一端的内外管之间的间隔穿入,从管壁窗孔穿出。
所述内管的一端制成喇叭口,外管的长度小于内管的长度,内管的喇叭口与外管的端沿之间的间隔构成导线束进口。
所述内、外管间由轴向筋条连接成一体,轴向筋条呈辐射状,并把内外管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扇状的导线束孔。
所述外管的外壁制有一对供与座便器的座圈连接的卡块。
所述轴套是由塑料加工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轴套上制有导线束孔和窗孔结构,把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安装在智能座便器的座圈上,座便器水箱处的导线束穿过导线束孔进入到座圈壳内,避免了导线束外露而带来的问题;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的外壳制有一对卡块,安装在座圈上后可保证固定套和座圈的相对静止,以免产生相对转动将导线束碾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本实用新型A-A面的剖视图
图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座便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 2、导线束 3、座圈
11、导线束孔 12、卡块 13、内管 14、外管
15、窗孔 16、轴向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1是由空心的内、外管13、14连接而成的塑料管状物,内、外管间由轴向筋条16连接并制成一体,轴向筋条16呈辐射状,并把内外管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扇状的导线束孔11;内管13的一端制成喇叭形;外管14的长度小于内管13的长度,内管13的喇叭口与外管14的端沿之间的间隔构成导线束2的进口,外管14的管壁开有窗孔15,使导线束2从该轴套内外管之间的间隔进口进入,穿过导线束孔11,从管壁窗孔15穿出;外管14的外壁制有一对供与座便器的座圈3连接的卡块12。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将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1安装在座便器的座圈3后端与转轴连接的位置,由卡块12将轴套和座圈3固定而防止产生相对转动,再把内管13套装在座便器对应位置的铰轴上就完成座便器座圈铰轴装置的轴套1的安装,最后把座便器内部的导线束2从该轴套内外管之间的间隔穿入并穿过导线束孔11后从窗孔15出来进入座圈壳内,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导线束外露而受到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日春,未经陈日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2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