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1401.5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08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柳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明华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建民 |
地址: | 21521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控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动控制门锁,特别涉及到杠杆式电动控制门锁。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电动控制门锁的花式品种繁多,已经成为门锁中的一大类别。一般说来,电动控制门锁除了具备门锁主要部件——锁体和锁舌之外,还有电磁线圈,磁铁及运动机构。在与电源接通时,强力的电磁线圈通过磁铁吸住锁舌或运动机构,从而引起安装在支架上的锁舌前行或后退,门锁打开或关闭。由于需要利用电—磁原理,使锁舌动作,势必要求电磁线圈发出的较大的驱动力。由此必然在电磁线圈内通以较大的电流,较大的电流也造成电磁线圈内较大的损耗,导致电能的浪费。较大的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极易产生高温,时间一长,特别在锁舌运动受阻时,高温会使电磁线圈变形,甚致烧坏,电动控制门锁将毁于一旦。在正常作业中,通以较大的电流的电磁线圈发出较大的电磁力,通过磁铁十分有效地吸住锁舌或运动机构,“答、答”之类的金属的撞击声所形成的噪声不利于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频繁的金属撞击也影响着门锁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电控锁,利用电气—机械原理实现门锁的启闭,使电能消耗进一步降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电控锁,包括锁体、锁舌,还包括固定在锁体上的电磁线圈,居于所述的电磁线圈内可以前行或后退的衔铁阀芯,设置在所述的锁舌周围的弹簧,尾端固定在所述的锁体上的介于所述的衔铁阀芯与所述的锁舌之间的杠杆。
所述的衔铁阀芯位于所述的杠杆的一侧。
所述的衔铁阀芯离开所述的杠杆的尾端的距离为杠杆长度的1/4~1/3。
所述的锁舌位于所述的杠杆的另一尾端。
一种电控锁,包括锁体、锁舌,固定在锁体上的电磁线圈内有可以前行或后退的衔铁阀芯;周围设有弹簧的锁舌安装在所述的锁体上;杠杆的尾端固定在所述的锁体上,所述的衔铁阀与所述的锁舌分列所述的杠杆的两侧,所述的衔铁阀芯离开所述的杠杆的固定点的距离为杠杆长度的1/4~1/3。所述的锁舌则位于所述的杠杆的另一尾端。
当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向所述的锁体内的所述的电磁线圈供电,流动的电流在所述的电磁线圈内产生磁场,此磁场促使所述的电磁线圈内的所述的衔铁阀芯向前移动,移动了的所述的衔铁阀芯的头部推动尾端固定在所述的锁体上的所述的杠杆同步向前移动,移动了的所述的杠杆推动处于所述的杠杆的另一尾端的锁舌同步向前移动,所述的锁舌则克服设置在其周围的弹簧的阻力向前移动并突出于所述的锁体之外,实现把门锁上的目的要求。
欲要解锁时,停止向所述的锁体内的所述的电磁线圈供电,所述的电磁线圈内产生的磁场随之而消失。依靠所述的弹簧的张力,所述的锁舌向后退行;移动了的所述锁舌推动尾端固定在所述的锁体上的所述的杠杆同步向后退行;移动了的所述的杠杆则通过所述的衔铁阀芯的头部推动所述的衔铁阀芯同步向后退行,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所述的锁舌与所述的锁体保持齐平,达到解锁的目的要求,轻松把门打开。
本发明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后,通过向所述的电磁线圈供电,利用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以及杠杆原理,促使所述的锁舌前行或后退,实现锁门和解锁的目的。只要用很小的电流就能发生电磁感应,进而引起衔铁阀芯运动和锁舌的进退行动,从而实现了低电耗运行,节省了电能。小电流可以避免金属的撞击声所形成的噪声,有利于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延长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弹簧,2为锁舌,3为杠杆,4为杠杆的尾端,5为锁体,6为电磁线圈,7为衔铁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控锁,如附图所示,包括锁体5、锁舌2,固定在锁体2上的电磁线圈6内有可以前行或后退的衔铁阀芯7;周围设有弹簧1的锁舌2安装在锁体5上;杠杆3的尾端4固定在锁体5上,衔铁阀芯7与锁舌2分列杠杆3的两侧,衔铁阀芯7离开杠杆3的尾端4的距离为杠杆3长度的1/4~1/3。锁舌2则位于杠杆3的另一尾端。
当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向锁体2内的电磁线圈6供电,流动的电流在电磁线圈6内产生磁场,此磁场促使在电磁线圈6内的衔铁阀芯6向前移动,移动了的衔铁阀芯6的头部推动尾端4固定在锁体2上的杠杆3同步向前移动,移动了的杠杆3推动处于杠杆3的另一尾端的锁舌2同步向前移动,锁舌2则克服设置在其周围的弹簧1的阻力向前移动并突出于锁体2之外,实现把门锁上的目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明华,未经柳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隔板压力吸酸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沼气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