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预制管缠丝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1043.8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7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莫红根;乔俊宏;陈国俊;马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祥 |
主分类号: | B65H81/06 | 分类号: | B65H81/06;B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264江苏省江都市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预制 管缠丝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大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的缠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该种缠丝设备中力反馈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对于埋设在地下的大型承压输水管,需要在其外部缠绕钢丝,以增加其强度。在进行缠绕时,要确保缠绕的钢丝具有均匀的张力才能保证缠绕加工的质量。国内、国外对此采用了例如差速法、卧式单向、双向缠丝法等等。都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专利号为:ZL200310103141.8,名称为“补偿平衡式缠丝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在旋转台下部设置引导盘,从而降低旋转台驱动电机功耗、避免停车时出现应力波动以及适应大口径管的技术方案。但是,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在加工不同尺寸规格的预制管时,需要更换引导盘。引导盘一来重量大、成本高、加工难;二来更换引导盘时,安装困难,位置精度要求高,要求与旋转台同轴、平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强的新型预制管缠丝机;加工不同规格预制管时,在保证低功耗、应力均衡的前提下,能轻便、快捷地改变绕丝的缠绕位置,从而能很方便地适应不同规格预制管的不同应力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承载预制管的旋转台、放丝装置、对丝产生并维持一定张紧力的应力装置、旋转台驱动装置,旋转台驱动装置包括输出齿轮、传动轴、驱动电机,旋转台下部设有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大齿圈,旋转台驱动装置与旋转台通过输出齿轮、大齿圈相连;所述的传动轴上同轴设有力反馈轮,所述的丝在力反馈轮上与传动轴同转向至少缠绕2圈。
所述的力反馈轮与传动轴活动连接。
所述的力反馈轮设有至少直径不相同的两只。
所述的放丝装置包括放丝盘一、放丝盘二、导丝轮组一、导丝轮组二、升降装置、活动连接在升降装置上的出丝轮一、出丝轮二,所述的丝,包括丝一和丝二,丝一和丝二分别通过所述放丝盘一、放丝盘二、力反馈轮、导丝轮组一、导丝轮组二、升降装置、活动连接在升降装置上的出丝轮一、出丝轮二缠绕在预制管上。
所述的升降装置上的出丝轮一与出丝轮二之间距离可调。
所述的应力装置包括配重机构、张紧平衡机构,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配重块提升电机,配重块、配重块提升电机通过配重索相连,所述的张紧平衡机构包括张紧平衡机构架、平衡轮、动滑轮一、动滑轮二,平衡轮、动滑轮一和动滑轮二可水平滑移地连接在张紧平衡机构架上,平衡轮与动滑轮一和动滑轮二之间通过平衡索相连,配重索绕过平衡轮,丝一、丝二分别绕过动滑轮一、动滑轮二。
所述的力反馈轮的直径等于预制管外径乘以输出齿轮与大齿圈的齿数比,再除以丝的延伸率。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将起力反馈作用的引导盘设置在旋转台下,且尺寸过大的技术方案。将力反馈轮设置在旋转台驱动装置上,同样可以抵消丝给预制管、预制管给旋转台、旋转台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给驱动电机的阻力(阻力的来源是应力装置)。安装在传动轴上的力反馈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其尺寸较小,安装调整方便;在采用多级力反馈轮的技术方案时,适应性更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多头缠丝的技术方案,改变了以往缠丝机一次运行只能缠绕一根丝的现状,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最后,针对多头缠丝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应力装置与丝的连接形式,为确保多根丝上的张紧力一致,增加了张紧平衡机构,以确保多根丝上的张紧力一致。本实用新型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成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预制管,2是旋转台,3是放丝盘一,4是放丝盘二,5是力反馈轮,6是驱动电机,7是导丝轮组,8是输出齿轮,9是大齿圈,10是动滑轮一,11是动滑轮二,12是平衡轮,13是配重块提升电机,14是配重块一,15是配重块二,16是配重架,17是配重索,18是张紧平衡机构架,19是平衡索,20是升降装置,21是出丝轮二,22是出丝轮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承载预制管1的旋转台2、放丝装置、对丝产生并维持一定张紧力的应力装置、送丝装置、旋转台驱动装置,旋转台驱动装置包括输出齿轮8、传动轴、驱动电机6,旋转台2下部一圈设有与输出齿轮8啮合的大齿圈9,旋转台驱动装置与旋转台2通过输出齿轮8、大齿圈9相连;传动轴上同轴设有力反馈轮5,丝在力反馈轮5上与传动轴同转向至少缠绕2圈。
力反馈轮5与传动轴活动连接。可方便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力反馈轮5还可以设有至少直径不相同的两只。例如塔形多级形式的,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预制管1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祥,未经马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膜外腔穿刺用低阻力指示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