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嵌件式压电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0287.4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04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阮敏;张兴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捷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9/54 | 分类号: | H03H9/5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嵌件式 压电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滤波器,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由压电陶瓷振子(以下简称“压电振子”)构成的压电滤波器,其中包括单级压电滤波器和双级压电滤波器。
背景技术
压电滤波器作为一种压电陶瓷滤波元件在高档收音机和汽车放音机等电子线路中经常使用,其作用是滤波。压电滤波器一般有单级压电滤波器和双级压电滤波器两种,其中,单级压电滤波器主要由一个压电振子构成,而双级压电滤波器是由两个压电振子串联构成(即由两只单级压电滤波器串联构成)。
中国专利CN 2334122Y公告授权了一件名称为《嵌件式双级压电滤波器》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典型的嵌件式双级压电滤波器构造,同时也以图文结合方式介绍了单级压电滤波器结构。总之,对于压电滤波器来说它的基本构造为单级压电滤波器。作为器件每只单级压电滤波器主要由上簧片、压电振子、下簧片和壳体几部分组成,其中,上簧片、压电振子、下簧片依次迭压置入壳体内,上簧片的一端与压电振子的一面接触,另一端从壳体中延伸出一只接地脚,下簧片由两个独立的接触簧片组成,两个接触簧片的一端分别与压电振子的另一面接触,两个接触簧片的另一端分别从壳体中延伸出引脚,一只引脚为输入脚,另一只引脚为输出脚。
压电滤波器是利用压电振子的压电效应而设计的一种滤波元件,其产品质量不仅与压电振子本身的性能有关,同时与压电振子装配结构设计也有关。目前,压电振子均为一个长条形立方体结构,并安置在装配定位座上对应设计的定位槽中。为了不防碍压电振子在工作中产生振动,理论上除了上簧片和下簧片从上下方向夹持住压电振子而外,要求压电振子在定位槽中处于悬空定位状态,即要求压电振子的两个端面、两个侧面和上下表面不与定位槽接触。实际上要保证压电振子不与定位槽顶面和底面接触比较容易(只要将上簧片和下簧片的接触点设计成凸台结构即可),而要保证压电振子不与定位槽的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接触却比较困难。实践中,定位槽的水平四周往往设计成封闭结构,见图5所示,由于装配的原因压电振子常常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与定位槽的侧壁和端壁相碰,有的是焊接器件时因高温使定位槽变形而导致压电振子与定位槽的侧壁和端壁相碰。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造成器件的中心频率升高以及器件的插入衰耗增大,使器件的成品率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嵌件式压电滤波器,其目的是要解决目前压电滤波器定位安装结构导致生产过程中产品合格率低以及使用过程中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嵌件式压电滤波器,包括压电振子、上簧片、下簧片以及装配定位座,装配定位座上设有定位槽,压电振子安置在该定位槽中,上簧片与下簧片从振子厚度方向夹持定位压电振子,并且在振子长度方向上设有两个夹持接触点,使压电振子相对定位槽的顶面和底面处于悬空状态,其创新在于:定位槽对应振子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凸点,其中,每个侧面上设两个凸点,这两个凸点对应两个夹持接触点位置设置;定位槽对应振子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上设有部分开放或完全开放的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电振子”一般为长条形立方体结构,在使用状态下,该长条形立方体具有厚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即振子厚度方向、振子长度方向和振子宽度方向。
2、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电振子的数量为一片振子,下簧片由第一下簧片和第二下簧片组成,第一下簧片和第二下簧片嵌设在装配定位座体内,其引脚分别从装配定位座中伸出,以此构成单级压电滤波器。
3、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电振子的数量为两片振子,下簧片由第一下簧片、第二下簧片和第三下簧片组成,第一下簧片、第二下簧片和第三下簧片嵌设在装配定位座体内,其中第一下簧片和第二下簧片的引脚分别从装配定位座中伸出,此构成两片振子串联的双级压电滤波器。
4、上述方案中,所述“部分开放的开口”是指定位槽的内端面上有一部分的面积设计成开口,而另一部分面积保留作为端限位结构。所述“完全开放的开口”是指定位槽的内端面的面积全部设计成开口,即敞口端结构。
5、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槽端面设计有以下几种变化形式:
(1)两端同时设计成完全开放的开口;
(2)一端设计成完全开放的开口,而另一端设计成封闭端;
(3)两端同时设计成部分开放的开口;
(4)一端设计成部分开放的开口,而另一端设计成封闭端;
(5)一端设计成完全开放的开口,而另一端设计成部分开放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捷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捷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0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收音机
- 下一篇:交流同步电机安全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