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织品汞灯耐光色牢度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9857.8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3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和;徐鑫华;曹锡忠;周静珠;周绍强;杨安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 |
地址: | 210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品 汞灯耐光色 牢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色牢度检测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纺织品汞灯耐光色牢度检测仪装置。
背景技术
服装的质量包括外观质量及内在质量两部分,色牢度是内在质量之一,消费者熟知的色牢度有耐洗色牢度(服装在肥皂水中的掉色程度)、耐摩擦色牢度(服装与干或湿的白布摩擦后的掉色程度)、耐汗渍色牢度(贴身穿的服装接触汗水后的掉色程度)。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纺织业的不断发展,高档服装出口越来越多,外商对服装的外观及内在质量要求亦越来越高,色牢度几乎是所有类型服装必须考核的项目。近来,除了常规的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外,对服装耐光色牢度进行规定的外销合同逐渐增多。
服装耐光色牢度也称日晒色牢度,是评定服装在阳光照射下颜色的变化程度。消费者有时会发现,有些衣服穿了几次后,反面颜色比正面颜色深,这就是由于此服装的耐光色牢度太差,正面经阳光照射后褪色所致。
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市场上测量纺织品的耐光色牢度的仪器通常采用氙弧灯和碳弧灯制成的大型仪器,这些仪器附件多,价格昂贵,操作繁琐,取置样相对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纺织品汞灯耐光色牢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纺织品汞灯耐光色牢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灯座6、筒式遮光罩8,所述底座1上设有灯座6、筒式遮光罩8,灯座6上装有汞灯灯泡7,所述汞灯灯泡7的四周围有筒式遮光罩8,待测物放置于所述筒式遮光罩8的内侧,所述灯座6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其中,
所述的筒式遮光罩8内侧设有检测板11,检测板11为长条形板,其上端设有用于与筒式遮光罩8夹固的固定夹14,检测板11的对着汞灯灯泡7的表面设有上、下待测物固定夹15,待测物12、遮光纸13通过待测物固定夹15固定在检测板11上;
所述的筒式遮光罩8纵向高于汞灯灯泡7的高度;
所述的底座1上均匀设有四根支撑杆9,每根支撑杆9到汞灯灯泡7的距离相同,筒式遮光罩8内壁与四根支撑杆9固连,实现筒式遮光罩8与底座1的悬式相连;
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上装有开关块10;
所述底座1为空腔体,空腔体的顶部装有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空腔体内还装有定时器;
所述的散热风扇4外围罩有风扇防护罩2;
所述的筒式遮光罩8为不透光材料;
在所述的筒式遮光罩8内侧设有与检测板11相吻合的插槽,用于固定检测板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耗资少:由于本实用新型仪器简单,而现在市场上的氙弧灯和碳弧灯仪器巨大,附件多,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成本相对便宜很多。
2、耗能少: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易耗品仅有水银钨丝灯泡,而氙弧灯和碳弧灯仪的易耗品很多,例如致冷的高纯水、自来水,昂贵的灯管,净化装置,压缩机等,所以导致日常检测的耗费很昂贵。
3、操作过程简单:本实用新型的实验操作非常简单,仅需设定时间,而氙弧灯和碳弧灯仪需要设定的参数较多,操作相对复杂,导致取置样相对困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底座1、灯座6、筒式遮光罩8,所述底座1上设有灯座6、筒式遮光罩8,灯座6通过灯座垫片5与底座1连接,灯座6上装有汞灯灯泡7(即水银钨丝灯),灯座6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在汞灯灯泡7的四周围有筒式遮光罩8,另外底座1上还均匀设有四根支撑杆9(可以更多),每根支撑杆9到汞灯灯泡7的距离相同,筒式遮光罩8内壁与四根支撑杆9固定连接,支撑杆9不仅将筒式遮光罩8的位置固定,同时还提高了筒式遮光罩8的牢固强度,筒式遮光罩8与底座1是悬式相连的,如图1所示,这样支撑杆9的下部裸露出的空隙部分可以让空气流通,以散去灯泡7发出的大量热量。
所述的开关块10上包括灯泡开关、风扇开关、定时器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检测中心,未经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98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