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北斗一号接收机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9226.6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5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单庆晓;杨俊;陈建云;钟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G01S5/0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冯 青 |
地址: | 410073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北斗 一号 接收机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斗一号接收机模块,应用于北斗一号卫星。
背景技术
北斗一号接收机通常包括天线、馈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部分。北斗信号从外部天线进入,通过馈线进入射频模块,射频模块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再由基带部分进行处理。传统的做法是:采用DSP芯片+FPGA完成基带处理,其中FPGA完成AD转换、载波同步、伪码捕获和跟踪、解调、解扩、帧同步和维特比译码;DSP则完成数据处理实现接收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相应的管理控制功能。采用该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产业化生产时难以制作ASIC芯片,因此成本难以降低。目前北斗授时接收机的接收模块广泛采用贴片接插件实现射频模块和电路板的连接,该贴片接插件价格昂贵,不便于安装。然而目前我国已有的北斗接收模块大多采用DSP+FPGA硬件结构,体积较大,成本高,不利于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单片FPGA实现基带处理的所有功能,单片FPGA结构的最大好处是便于ASIC集成,实现产业化;接口与接口之间采用小间距、双排针接口的方式,(例如1.27mm接口间距的双排10针接口),使接口间距缩短,整个接口的长度因间距小和接口双排而减小。便于安装,连接可靠,并且成本低;射频模块具有GPS信号分路功能,分路出的信号可以给GPS接收机使用。
在电路板7上设有FPGA模块1、射频模块3、输出接口2、接口8。射频模块3为密封金属盒结构,包含有GPS信号射频分路输出接口4、天线信号输入接口5和接口6。在射频模块上的接口6为小间距1.27mm双排分布的插座,模块电路板上接口8为间距1.27mm双排分布的插针,射频模块的接口6扣在电路板的接口8上,采用2.5mm螺钉进行固定。如射频模块的接口6为插针,则电路板上的接口8为插座。接口6与接口8为对应的插接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单片FPGA实现基带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管理监控的所有功能,成本较低,便于产业化生产;射频模块与电路板之间采用双排1.27mm的接插件,成本低,便于安装;射频模块具有GPS信号分路和馈电隔直功能,有利于快速配置北斗/GPS双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接收模块主视图。
图2为接收模块右视图。
图3为射频模块主视图。
图4为信号分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收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在电路板7上设有FPGA模块1、射频模块3、输出接口2、接口8。射频模块3为密封金属盒结构,包含有GPS信号射频分路输出接口4、天线信号输入接口5和接口6。在射频模块上的接口6为小间距1.27mm双排分布的插座,模块电路板上接口8为间距1.27mm双排分布的插针,射频模块的接口6扣在电路板的接口8上,采用2.5mm螺钉进行固定。如射频模块的接口6为插针,则电路板上的接口8为插座。接口6与接口8为对应的插接件。图4为信号分路示意图,接收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直接送出,另一路通过图示的电阻和电容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92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