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推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8381.6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1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远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控江初级中学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B62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爬楼梯的新型手推车。
背景技术
以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它是一切车辆的始祖。虽然物料搬运技术不断发展,但手推车仍作为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而沿用至今。手推车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自重轻,能在机动车辆不便使用的地方工作,在短距离搬运较轻的物品时十分方便。
手推车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独轮车可在狭窄的跳板、便桥和羊肠小道上行驶,能够原地转向,倾卸货物十分便利。常用的两轮车有搬运成件物品的手推搬运车(又名老虎车)、架子车和搬运散状物料的斗车等。三轮手推车中有一个、四轮手推车中有两个可绕铅垂轴回转的回转脚轮(见图回转脚轮)。这种回转脚轮在运行中能随着车辆运动方向的改变而自动调整到运行阻力最小的方向。
不同用途的手推车有不同的车体结构。通用四轮手推车多半有一个载货平台。专用手推车则结构繁多,有的车体制成箱形,适于搬运重量轻而便于装卸的物品;有的车体伸出托架,便于安放杆、轴和管子等零件;有的车体形状完全与货物吻合,如气瓶车;有的十分小巧,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有的为便于装卸桶装液体、纸卷等筒状货物,车体上有两条扁钢形成低矮斜面,以利于筒状物滚上滚下,如筒状货物装卸车。现代手推车都装有滚动轴承,车轮用实心轮胎或充气轮胎。
然而,载重的手推车在遇到楼梯等障碍时,无法行走。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垂直爬高的手推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爬楼梯的手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推车,其包括手推车主体及位于手推车主体前端的前轮,位于手推车主体后端的后轮,所述后轮与手推车主体通过可伸缩支撑连接,其中,所述前轮与手推车主体通过千斤顶连接,所述千斤顶上端与手推车主体之间设有滑轮,手推车的前轮与第三阶楼梯的高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可伸缩支撑包括第一支撑以及与第一支撑枢接的第二支撑。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爬楼梯的手推车,其包括手推车主体及前轮、后轮,后轮与手推车主体通过可伸缩支撑连接,前轮与手推车主体通过千斤顶连接。手推车前轮与第三阶楼梯的高度相等,手推车依靠千斤顶与车体本身之间的滑轮沿水平方向前进,将沿水平方向前进载重的手推车与垂直方向能够升高的千斤顶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水平方向的前进问题,又解决了垂直爬高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推车上第一阶楼梯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推车上第二阶楼梯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主要元件说明
手推车 1 可伸缩支撑 14
千斤顶 11 手推车主体 15
前轮 12 滑轮 16
后轮 13 楼梯 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手推车1,其包括手推车主体15及位于手推车主体15前端的前轮12,位于手推车主体15后端的后轮13,所述后轮13与手推车主体15通过可伸缩支撑14连接,其中,所述前轮12与手推车主体15通过千斤顶11连接,所述千斤顶11的上端与手推车主体15之间设有滑轮16,手推车1的前轮12与第三阶楼梯2的高度相等。
所述可伸缩支撑14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折叠式,即可伸缩支撑14分为第一支撑和与第一支撑枢接的第二支撑,该枢接方式为螺栓与螺母配合方式或螺钉与卡子配合方式。另一种为伸缩式,即可伸缩支撑14分为第一支撑以及套接于第一支撑内的第二支撑,该第二支撑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支撑。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控江初级中学,未经上海市控江初级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8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