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校验SF6电气开关中SF6气体密度控制器的装配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4948.2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77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生;袁煜;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卓电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26 | 分类号: | H01H35/26;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237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校验 sf sub 电气 开关 气体 密度 控制器 装配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六氟化硫气体进行校验的设备,更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校验SF6电气开关中的SF6气体密度控制器的装配接头。
背景技术
SF6(六氟化硫)电气开关已广泛应用在电力部门、工矿企业,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保证SF6电气开关的可靠安全运行已成为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SF6气体密度控制器是SF6电气开关的关键元件之一,它用来检测SF6电气开关本体中SF6气体密度的变化,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SF6电气开关的可靠安全运行。安装于现场的SF6气体密度控制器因不经常动作,经过一段时期后常出现动作不灵活或触点接触不良的现象,有的还会出现温度补偿性能变差,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容易导致SF6气体密度控制器误动作。因此原电力部制定了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该试验规程规定:各SF6电气开关使用单位应定期对SF6气体密度控制器进行校验。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对现场的SF6气体密度控制器进行定期校验是防患于未然,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之一。而在现场校验时,一些SF6电气开关的气体密度控制器阀门座,采用逆止阀的形式连接。目前校验或者更换这种形式开关的密度控制器就只能卸下其三通阀门座,使它与开关本体脱离,即:使逆止阀和逆止阀分开,本体开关上因逆止阀是自动封闭的逆止阀,不会漏气。然后开始校验或更换控制器。另外传统阀门座所校验的控制器通常与水平轴呈垂直状态,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所要校验的控制器往往是安置的方向是水平轴方向,即与气源方向是平行的。对于这种水平安装方向的控制器如何进行校验及更换,则必须对阀门座的结构进行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提供二种用于校验气体密度控制器的阀门座(见中国专利申请200520045890.4和200520045891.9),这种阀门座能解决上述问题,为检修带来方便。但是也有用户反映,由于目前的阀门座密封性能还不十分可靠,且是四通的,其密封性能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另外由于现场条件千差万别,如有专门开关需要的阀门座,特别需要密封性能更好的密度控制器装配阀门座,这个技术方案则不能应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校验SF6电气开关中的SF6气体密度控制器的装配接头,它不仅能使电力检修人员不用拆卸密度控制器,就可以对密度控制器进行方便校验,而且能满足客户要求,在专门的SF6电气开关上使用,能确保密封和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校验SF6电气开关中的SF6气体密度控制器的装配接头,它包括内部含有相互连通的密度控制器通气道、SF6电气开关通气道及校验接头通气道的阀门座,所述阀门座外部相应三条通气道设有三个接口座,即密度控制器接口座、SF6电气开关接口座及校验过渡接口座,还包括一密封设置在阀门座校验接头通气道口的自封阀装置、一螺母,
所述自封阀装置包括头部连接在校验过渡接口座内腔的第一阀座、安装在第一阀座内腔中并且后部外表面上设有凸缘的第一阀芯、螺纹连接在第一阀座上且套装在第一阀芯前部外表面上的调节螺栓、套装在第一阀芯外并位于调节螺栓和凸缘之间的第一弹簧、连接在第一阀芯头部并伸入到校验接头通气道口的截止阀芯及套装在第一阀座尾部的保护套;
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在阀门座的SF6电气开关接口座上;
所述保护套在被卸掉后,将一校验过渡接头从第一阀座的尾端插入第一阀座内腔并抵顶在第一阀芯的后端,使第一阀芯向内移动,即使截止阀芯向内移动将SF6电气开关通气道封堵,而使校验接头通气道与密度控制器通气道连通。
上述的用于校验SF6电气开关中的SF6气体密度控制器的装配接头,其中,
所述第一阀芯的凸缘后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可以是橡胶圈、橡胶垫或硫化在第一阀芯上的橡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卓电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卓电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4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