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时钟信号进行校准的射频身份识别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4791.3 | 申请日: | 200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罗恰嗣;李清;张纲;王磊;宁兆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3 | 分类号: | G06K19/073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茂泰 |
地址: | 20043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钟 信号 进行 校准 射频 身份 识别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时钟信号进行校准的射频身份识别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身份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广泛应用在物流 跟踪、身份认证等应用中,射频身份识别系统中通常包括标签读写器和标签, 如图1所示,其中1为读写器,2为标签。读写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天线3, 标签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天线4。读写器1通过天线3向标签2发出命令等数 据,标签2对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处理,并通过天线4向读写器回发数据。
射频身份识别标签2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天 线4,信号解调电路5对通过天线接收到的读写器发出的数据进行解调,并 送给命令处理电路6进行处理,命令处理电路6可能会对非易失存储器7进 行读写操作,信号调制电路9通过天线4回发相应的数据,回发的数据可能 是标签的TID(标签序列号),EPC协议格式的数据,或者用户自定义的数据 等。图2中包括一个振荡器8,振荡器8发出的时钟信号,提供给标签的数 字电路使用,用来对读写器发出的信号进行解码,以及对信号调制电路回发 的数据进行调制。
振荡器8发出的时钟信号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时钟信号要足够快,以正确对读写器发出的信号进行解码,区分数据0 和1的不同长度。
2.信号调制电路根据时钟信号产生的回发数据,需要满足射频身份识别 的相关协议中关于标签向读写器回发数据的链路频率要求。
以上这两个要求,在时钟频率足够高的时候,通常是可以满足的。但是 对于无源射频身份识别标签,时钟频率过高时,会使得标签的功耗过高,使 得标签的工作距离变短,性能降低。因此,需要把标签的时钟频率确定在一 个合适的频率上,同时满足协议要求,并使得标签的功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 水平。
振荡器8的振荡频率由振荡器的电阻以及电容等参数决定,而这些参数 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相关。在集成电路工艺实现中,电阻和电容都可能 存在较大的工艺偏差,这个工艺偏差使得时钟发生器生成的时钟信号可能与 设计时的参数有较大的偏差。
在工艺中可以使用一些精准度较高的电容和电阻来减少这个偏差,但是 这种办法会显著地增加芯片的成本。电路设计中,可以通过类似锁相环 (Phase-Lock Loop)的方法来动态校准时钟,但是这种方法会在标签中增加 过多的电路,增加标签芯片成本。在协议中,可以在读写器和标签每次通信 前都进行一次时钟校准,但是这种方法消耗过多的通信时间,降低通信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射频身份识别标签电路的振荡器所产生 的时钟信号进行校准的电路,使得标签电路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满足射频身 份识别协议的要求,正确地解码读写器向标签发送的数据,并正确地向读写 器回发数据,同时控制标签的功耗,提高标签的读写距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时钟信号进行校准的射频身 份识别标签,该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信号连接;
读写器含有若干天线,标签含有若干天线,读写器通过天线向标签发出 命令,对标签进行操作,标签通过天线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命令,并通过标签 上的电路处理这些命令,把相应的数据通过天线回发给读写器;
所述的标签包含有:
信号解调电路,该信号解调电路通过电路连接天线的接口;
命令处理电路,该命令处理电路通过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解调电路;
非易失存储器,该非易失存储器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命令处理电路;
信号调制电路,该信号调制电路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命令处理电路和天线 的接口;
整流电路,该整流电路分别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天线的接口、信号解调电 路、命令处理电路、非易失存储器和信号调制电路;
振荡器电路,该振荡器电路通过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解调电路、命令处理 电路、信号调制电路和整流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4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