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4632.3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袁才富;金丹;朱剑根;米根祥;沈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30 | 分类号: | F16K17/30;F16K11/22;F16K27/00;F15B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学雯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向 调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阀,特别涉及一种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
背景技术
单向调速阀能维持稳定的流量,不受出入油口压力差变化所影响,能够精确控制使行元件的速度,单向调速阀使一个方向的流量可以调节,而反方向只能自由流动根据标牌刻度可方便调节或重新设定流量,操作麻烦,因此常常需要安装一个流向调整板,用以解决双向调速的问题。
现有的一般性6通径单向调速阀只能实现进油口到出油口的正向调速,而出油口到进油口的反向调速,流量通过单向阀流失了,不能满足客户和市场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6通径单向调速阀适用的流向调整板,改善现有的单向调速阀,使6通径单向调速阀能够实现正反双向调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使装有该流向调整板的6通径单向调速阀,能够实现双向调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由上阀体、下阀体、阀芯、阀套和压力弹簧共同构成,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组成的主孔内由上而下放置压力弹簧、阀芯和阀套。
所述上阀体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在上,出油口在下,并通过机加工的方式与主孔相通,在上阀体的上面装配调速阀或单向调速阀;
所述下阀体的底面也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也是通过机加工的方式与主孔相通,进油口在上,出油口在下,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可以互换;
所述上阀体的两侧面和下阀体的两侧面均设有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均采用NPT螺纹,这样整体结构缩小,更耐高温,并且强度高,结合力度强,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所述主孔内放置压力弹簧、阀芯和阀套,通过单向打开或关闭,来实现进油口至出油口,出油口至进油口的正反向调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阀体内部结构简单并紧凑,使得加工方便,也有利于装拆与维修,制造成本较低。
所述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与5通径相比,优越性较大,因为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安装连接尺寸符合国际标准,可以与6通径的叠加式压力阀、叠加式方向阀叠加,使集成块更加简单、轻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所述流向调整板,可以实现油缸或油马达双向变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阀体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阀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阀体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阀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由上阀体1、下阀体2、阀芯3、阀套4和压力弹簧5共同构成,所述上阀体1和下阀体2组成的主孔内由上而下依次放置压力弹簧5、阀芯3和阀套4;
所述上阀体1通过螺钉9与下阀体2相连接,上阀体1的上表面装配调速阀,能实现正反向调速,且速度调整量一致。
通过机加工的方法钻出上阀体1下表面的四个主孔,为14腔、15腔、16腔和17腔,同时钻出四个同心孔,用于放置压力弹簧5,再制出四个通孔,使用螺钉9连接上阀体1和下阀体2。
如图1A所示,为一种6通径的流向调整板上阀体1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在上阀体1的上表面钻出两个直孔,分别为进油口A2和出油口B2,所述进油口A2在上,出油口B2在下,进油口A2和出油口B2均通过机加工的方式与主孔相通;进油口A2与工艺孔11、工艺孔12腔相通,出油口B2与工艺孔12、工艺孔22腔相通,再钻出四个用于装配调速阀的螺钉孔10。
如图1B所示,为与图1A对应的上阀体1底面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上阀体两侧面设有工艺孔11和12,工艺孔11在左侧,工艺孔12在右侧,工艺孔11和14腔、16腔相通,工艺孔12和15腔、17腔相通,所述工艺孔11和12均采用NPT螺纹,强度高,结合力度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4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控膜片式水位控制阀
- 下一篇:一种先导操作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