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管纠偏辅助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2515.3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1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尚;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3 | 分类号: | F16L21/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彦 |
地址: | 2019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纠偏 辅助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的刚性管接头或管件领域,具体为一种顶管纠偏辅助接头。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顶管施工的基本原理为:从地面开挖两个基坑井,管节从工作井安放,通过顶推机械的顶进推动管节从工作井预留口穿出,穿越土层到达接收井的预留口边,然后通过接收井的预留口穿出,完成底下贯通管道的施工。由于顶管施工技术不通过开挖土方就能进行管道施工,能穿越各种障碍物,非常适用于城市改造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和其它工程建设,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顶管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顶管施工常用的管材有钢管、混凝土管等。钢管顶管施工与混凝土顶管施工最大的区别在于:钢管顶管施工时,钢管的接头是焊接的,这种刚性连接有利之处是如能在初始顶进中掌握好顶进的方向,则在以后的顶进中,管子一般不会产生较大偏差,顶进会非常顺利。但不利之处是如果顶进方向掌握不好就不易纠正。如果纠正力度过于剧烈,还可能出现管子变形、接口脱裂等问题,甚至管子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容易实施顶进作业,又方便纠正偏差,且使用寿命长的顶管,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管纠偏辅助接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顶管纠偏辅助接头,包括接头甲,接头乙,垫板和止水圈,其结构在于:接头甲和接头乙都是一段圆管,接头乙的一端呈大圆管和小圆管之间通过肩部连接的阶梯型,小圆管的外径略小于接头甲的内径并与之形成间隙配合,大圆管的外径和接头甲的外径相同,接头乙呈阶梯状的一端其小圆管端面上安放垫板并且外圆周面套上止水圈后插入接头甲。
所述的顶管纠偏辅助接头,其结构在于:止水圈的数量是2个、3个或更多。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接头甲和接头乙的一端相互套接后,另一端分别与钢管连接,一般选用焊接,即可开始顶管作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张角大。采用本实用新型作业,可以防止在纠正钢管顶进偏差时易出现的管子变形、接口脱开等弊端,更杜绝了管子报废的恶果,避免了误工误时和材料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接头乙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使用了两个止水圈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顶管纠偏辅助接头,如图1所示,包括接头甲1,接头乙2,垫板3和止水圈4,具体结构是:接头甲1和接头乙1都是一段圆管,接头乙2的结构如图2所示,一端呈大圆管和小圆管之间通过肩部连接的阶梯型,小圆管的外径略小于接头甲1的内径并与之形成间隙配合,大圆管的外径和接头甲1的外径相同,接头乙2呈阶梯状的一端其小圆管端面上安放垫板3并且外圆周面套上止水圈4后插入接头甲1。止水圈4采用了吸水后体积会膨胀橡胶材料以填充接头缝隙,起到防止漏水的作用。
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接头甲1和接头乙2的一端相互套接后,另一端分别与钢管51和钢管52焊接,即可开始顶管作业。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止水圈4可以安装多个,如图4所示,顶管纠偏辅助接头中使用了两个止水圈,分别是止水圈4和止水圈41,这样接头甲1、和接头乙2之间的配合间隙在可以加大以提高接头纠偏转角,但接头仍能保持良好密封性。其他结构都和实施例1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2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