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排水件本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0665.0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11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林铨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铨鸿 |
主分类号: | E03C1/22 | 分类号: | E03C1/22;E03C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昱;安纪平 |
地址: | 3158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排水 本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件本体,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排水件本体,属于五金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排水件本体大都由铜、铁等材料制成,其结构上一般是由主体和尾管或法兰、主体、尾管等部件组成,其各部件的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但是,螺纹连接容易产生松脱、渗漏等现象,而且螺纹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许多缺陷,这也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此外,从产品的成型方式考虑,通过铸造一体成型的排水件本体难免存在砂眼、缺料、裂纹等诸多不良缺陷,并且其产品的内部表面较为粗糙,容易残留砂芯等颗粒杂质而造成出水内堵、脏污集聚等现象。对于热锻处理方式,也存在着材料利用效率低、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铸造与热锻工艺都属于传统的高耗能生产方式,它们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将会增加日后的环境治理费用,降低生产者的有效竞争力。因此,伴随着黄铜等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社会职能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如何改进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排水件本体的生产方式,使其加工工艺简单化,减少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对能源的消耗,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该领域的技术研究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采用不锈钢管材和/或不锈钢板材替代业内广泛使用的铜、铁等材料制造而成的排水件本体,其重量轻巧、强度高、光洁度好,以此来简化传统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排水件本体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锈钢排水件本体,包括:一不锈钢上面板,其呈平板状且其上开设有通水孔;一不锈钢主体,其呈管状且两端贯通形成流水通道,它的上端设有向外的凸缘部且其外径尺寸小于所述不锈钢上面板的外径尺寸,并将该凸缘部的顶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不锈钢上面板的一端面上,中端设有一贯穿其两侧壁面的穿孔,下端外侧壁上设有直至该端端部的外螺纹;以及一不锈钢下尾管,其呈管状且两端贯通形成流水通道,它的上端设有向外的凸缘部且其内径尺寸与所述不锈钢主体下端的外径尺寸相适配,该凸缘部的顶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不锈钢主体的下端。
其中,所述通水孔为复数个;所述穿孔呈方形或者圆弧形。
本设计人通过研发技术的创新,首先提出了将排水件本体的材质全部替换成不锈钢材料,并将现有部件之间的螺纹连接改成焊接为一体的方式。由此,各组成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彻底简单化,只需要针对不锈钢管材、板材进行简单、通用的缩管,加工或冷冲等成型技术,即可将排水件本体的各组成部件一一单独制造出来。随后,通过定位模具来辅助定位,采用超声波或者高频焊接等方式将各组成部件按序逐一焊接形成完整的排水件本体。焊接过程中焊缝饱和度应100%,不允许出现气孔和未焊透的现象。最后,对焊接成型后的该排水件本体进行抛光与电镀处理,这样就制成了具备重量轻、密封性好、高强度、光洁度高、耐腐蚀性强等诸多优点的不锈钢排水件本体。
众所周知,取材于黄铜等材料的排水管道容易导致饮用水的铅含量超标,本实用新型因为选用了抗腐蚀性能突出、不含重金属成分的不锈钢作为基体材料,同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完全舍弃了习用的铸造、热锻工艺,极大地降低了管道内表面的粗糙程度,光滑、平整的过水面不易积垢,这也有利于避免对流动水体的反复污染,能够有效改善水质。所以,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顺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了人们用水的绿色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不锈钢排水件本体强度高、光洁度高、密封性和抗腐蚀性好,其制造工艺简单并有效规避了传统铸造、热锻所产生的质量欠佳、材料利用率低、耗能、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加工制造过程易于管控,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无需昂贵的成型模具开支,节省了材料使用量,能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非常适于进行广泛地替代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脸盆排水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铨鸿,未经林铨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0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墙底层部件及使用其的外墙施工构造
- 下一篇:一种无立柱变截面钢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