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敏节电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7984.6 | 申请日: | 2008-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4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风雷 |
主分类号: | G05B11/01 | 分类号: | G05B11/01;H01H47/02;H05B3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 华 |
地址: | 450006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敏 节电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电控制器,尤其是涉及光敏节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提高,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提高了电能的消耗。如饮水机,尤其是工作单位使用的饮水机,往往常年都处于通电状态,这就使得在下班以后如无人的夜间这段时间将造成电能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饮水机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所产生的“千滚水”中的有害物质将伤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解决此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为ZL03226416.X公开了“一种用于饮水设备的光控节能控制器”,该控制器虽然实现了夜间自动断电目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当控制器损坏后将造成电源接线端子不能使用,且不具有控制器是否处于供电状态的提示,控制器白天工作时自身电能消耗大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身电耗低、出现故障电源端子可正常使用的光敏节电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敏节电控制器,它包括电源接线端子和负载接线端子,所述电源接线端子通过继电器常闭触点与负载接线端子电连接;在电源接线端子输出端设置有整流电路,在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负极之间并联有显示电路和继电器光控电路。
所述继电器光控电路由继电器线圈和光控电流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继电器线圈一端与整流电路正极输出端电连接,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第一放大级三极管发射极电连接;第一放大级三极管基极与第二放大级三极管集电极电连接,在第一放大级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串联有光敏电阻;第二放大级三极管集电极、第一放大级三极管发射极与整流电路负极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放大级三极管基极通过分压电阻与整流电路正极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显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稳压管、分压电阻串联组成;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整流电路正极输出端电连接,其负极与稳压管负极电连接;稳压管正极通过分压电阻与整流电路负极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就在于将所述继电器光控电路中由继电器线圈控制的常闭触点串接于电源接线端子与负载接线端子之间,这样在正常工作的白天,由于继电器光控电路不工作而控制器自身基本不消耗电能,并且控制器出现故障或损坏也不影响电源接线端子的正常使用,因此,可将本实用新型设计成墙壁插座、排插、转接器等各种形式,扩大了使用范围;将光敏电阻串接于第一放大级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通过分压电阻与整流电路正极输出端电连接,大大降低了分压电阻的工作电流,仅达到微安级电流,大大减少电能消耗的同时延缓了元件老化时间,提高了稳定性。在整流电路输出端正负极之间设置由发光二极管、稳压管、分压电阻串联组成的显示电路,这不仅起到显示本装置是否处于供电状态作用,由于发光二极管本身就是稳压电路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将一部分稳压消耗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出去,减少了稳压电路的发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敏节电控制器,包括电源接线端子1和负载接线端子2,所述电源接线端子1通过继电器常闭触点K1与负载接线端子2电连接;在电源接线端子1输出端设置有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在全波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端正负极之间并联有显示电路和继电器光控电路。所述继电器光控电路由继电器线圈J和光控电流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继电器线圈J一端与全波桥式整流电路正极输出端电连接,继电器线圈J另一端与第二放大级三极管Q1发射极电连接;第二放大级三极管Q1基极与第一放大级三极管Q2集电极电连接;在第一放大级三极管Q2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串联有光敏电阻R7;第二放大级三极管Q1集电极、第一放大级三极管Q2发射极与全波桥式整流电路负极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放大级三极管Q2基极通过分压电阻R5与全波桥式整流电路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显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LED1、稳压管D5、分压电阻R3串联组成;发光二极管LED1正极与全波桥式整流电路正极输出端电连接,其负极与稳压管D5负极电连接;稳压管D5正极通过分压电阻R3与全波桥式整流电路负极输出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风雷,未经张风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单元复合联接方式的风力发电电力变换装置
- 下一篇:复合绝缘管形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