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7729.1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57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峰;葛新兵;王振华;邱洪;党成兵;杨位杰;石艳;刘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金泰尔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H01F27/28;H01F30/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浸式 配电 变压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
二、背景技术
在电力输送中,配电变压器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用的配电变压器多是油箱、器身绝缘及高、低压线圈构成,由于结构上的问题,体积大,制造成本高,内耗高,特别是能源紧张的今天,这种成本高,耗能高的配电设备其创新与改进势在必行。
三、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有效解决现有配电变压器体积大,成本高,耗能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油箱、箱盖、铁芯、高、低压线圈,油箱置于底座上,油箱的箱盖上分别装有带套管的高压引线和带套管的低压引线,高压引线和低压引线分别同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的输出端相连,箱盖下部的油箱内装有浸入变压器油的器身绝缘,油箱外装有波纹散热器,所说的器身绝缘是铁芯上由内向外绕装有低、高压线圈,铁芯两端有铁轭绝缘,并经压板固定在一起,铁芯与低压线圈绕组间有撑板和纸板,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间有瓦楞纸板,高压线圈间有相间隔板,构成变压器铁芯为三相三柱五级接缝阶梯状结构,有效地改善磁场分布,大大降低空载损耗及噪音。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成本低,内耗少,节能,无环境污染,是对现有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创新性改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上部有剖开,器身绝缘)。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器身绝缘结构剖面主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2、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油箱、箱盖、铁芯、高、低压线圈,油箱20置于底座上25,油箱的箱盖26上分别装有带套管18的高压引线3和带套管19的低压引线2,高压引线和低压引线分别同高压线圈6和低压线圈5的输出端相连,箱盖26下部的油箱内装有浸入变压器油24的器身绝缘1,油箱外装有波纹散热器17,所说的器身绝缘是铁芯4上由内向外绕装有低压线圈5和高压线圈6,铁芯两端有铁轭绝缘13,并经压板14固定在一起,铁芯与低压线圈绕组间有撑板11和纸板10,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间有瓦楞纸板9,高压线圈间有隔板7,构成变压器铁芯为三相三柱五级接缝阶梯状结构(见图3所示),有效地改善磁场分布,大大降低空载损耗及噪音。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维护方便,所说的油箱20为波纹板密封体,其内的变压器油24与空气隔绝,既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又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所说的箱盖26上部左右两边装有吊母16和吊拌23,用于装卸安装使用方便;箱盖26左右边上还分别装有温度计管座15和管式油位计22,用于放置温度计和观测变压器油位置;波纹散热器30外部上装有铭牌8,用于标示变压器名称、规格及参数;油箱20下部有接地螺栓27及取样活门21,接地螺栓用于变压器安全,取样活门21便于监测变压器油质量情况;箱盖26由螺栓12固装在油箱20上,其中部在高、低压套管间有分接开关28,高、低压套管处分别配有A、B、C、和a、b、c、o、的字牌29,防止错接线,确保使用安全。
由上述情况表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材料用量少,可靠性高,适合“两网”改造的需要,由于内部放置纸板和相间隔板构成竖向小油隙轴向油道,因此减小了绕组绝缘距离,可保证绕组的正常散热能力,噪音低,内耗低,环保节能,与同类产品相比,空载损耗下降30%,空载电流下载45%,运行成本降低18%,按每年产20万KVA每度电0.55元计算一年可节电183.96万kwh。折合人民币101.178万元。作为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更新换代产品推广使用,必将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金泰尔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金泰尔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