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7226.4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5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许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发声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对于移动电话的音乐欣赏这一功能,为了使娱乐效果更强,出现了音乐带振动的模式,由此,微型电声器件的发展也相应加快。
请参图4所示,相关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件2’,其包括盆架21’、收容于盆架21’内的磁碗22’、容置于磁碗22’内的永磁体23’、设置在永磁体23’与磁碗22’之间的音圈24’、与音圈24’连接的振膜25’,盖接于盆架21’的上盖26’和定位于盆架21’上的导电端子27’。
然而,当有过大压力施加于导电端子27’上时,该压力会直接被导电端子27’吸收,从而造成导电端子27’变形失效,导致微型发声器件2’的性能不稳定。
因此实有必要对相关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件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的微型发声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型发声器件,其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辅助系统和导电端子,振动系统设有振膜和与振膜相连的音圈;辅助系统设有盆架和导电端子,自盆架上远离振膜的一端设有阻挡件,该阻挡件设有定位部,其中,所述阻挡件还设有与定位部相连并凸起的阻挡部,该阻挡部可抵接到导电端子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发声器件,阻挡部在导电端子受到过大压力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导电端子变形失效,保证微型发声器件的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件的立体图。
图4为相关技术的微型发声器件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件100的具体结构。
请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件100,其包括振动系统(未标示)、磁路系统2和辅助系统(未标示),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1和与振膜11相连的音圈12;辅助系统包括盆架31、上盖32和导电端子34等。
振膜11包括平面球顶111和中心为平面的软折环112,其中,平面球顶111位于软折环112的上面。
音圈12包括远离振膜11的正面121和邻近振膜11的反面122,其由连续的漆包金属线缠绕而成并设有两自由引线123。
盆架31为中空的长方体,其由环形收容孔311和围绕该环形收容孔311的主体部312组成,自主体部312上远离振膜11的一端延伸有阻挡件313。所述阻挡件313设有定位导电端子34的定位部314和与定位部314相连并凸起的阻挡部315,其中定位部314上设有定位凸台316。
导电端子34设有固持部341、自固持部341延伸并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触部342和连接固持部341和接触部342的S型连接部344,其中,固持部341上设有固持孔343,所述固持孔343与阻挡件313的定位凸台316通过热熔技术固定于盆架31的阻挡件313上。所述阻挡部315即位于S型连接部344的凹处。
上盖32由金属片冲压而成,其设有平板部321,于平板部321相对的两端向外延伸有扣持部322,该扣持部322可扣持于盆架31上;于平板部321上还设有若干声孔323。
此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件100,音圈12置于磁路系统2内并通入交变音频电流时,音圈12受到一个交变的推动力,产生交变运动,从而带动振膜11振动,发出声音。
位于S型连接部344的凹处的阻挡部315在导电端子34受到过大压力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导电端子34变形失效,保证微型发声器件100的性能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装置
- 下一篇:组合磁极结构的二极永磁电机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