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捞笼折叠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400.3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80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辉 |
主分类号: | A01K69/10 | 分类号: | A01K69/1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63401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捞 折叠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诱捕鱼类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捕捞笼支架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捕捞鱼蟹的工具很多,采用捕捞笼沉海诱捕活鱼蟹即是其中一种,其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可诱捕到活鱼和活蟹,而且能保持活蟹的脚敖完整,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现有捕捞笼结构是由一支架和包设在支架外的渔网组成,渔网上结识有可让鱼蟹单向进入的开口,支架由上、下两圈体及支撑两圈体的多根杆件组成,一般由钢筋焊接后涂装防锈漆或者喷塑处理。由于支架具有一定的体积,在非作业时,其占用较大的空间及船体重心不适,存在着风压倾斜安全隐患的事故,捕捞船只每一航次的运载数量也受到限制,如何降低捕捞笼的体积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使用时可自动打开,非作业时可折叠起的捕捞笼折叠支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两钢性圈体组成的捕捞笼折叠支架,其特征是两钢性圈体间枢设有两至三条扭簧,扭簧两端延伸臂分别具有一直角折弯段,该直角折弯段套设在焊固于圈体的轴耳上。两圈体利用扭簧支撑起一可诱捕鱼蟹的网笼空间,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又可折叠在一起,大大减小高度空间。
所述的三条扭簧均布在圈体的圆周上,形成三点稳定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支撑稳定可靠,折叠操作简单的特点;捕捞笼折叠后成扁平状,方便于多层堆叠,体积小,提高船载量和节省存放空间。船装载时可将鱼笼折叠放在舱内,大大提高海上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捕捞笼立体示意图
图2捕捞笼侧面示意图
其中
1-圈体 11-轴耳 12-加强筋
2-扭簧 21-延伸臂 22-直角折弯段
3-拉钩 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捕捞笼折叠支架,其包括两刚性圈体1和支撑两圈体的扭簧2组成,扭簧2两端延伸臂21分别具有一直角折弯段22,该直角折弯段22套设在圈体轴耳11上,折叠时其直角折弯段22可绕轴耳11旋转,必要时,在直角折弯段22穿过轴耳11后的端部加工成铆钉头或者再折弯,以防脱出轴耳11。轴耳11焊固在圈体1内沿,圈体1径向焊固有一加强筋12,提高圈体1的刚性强度。本实例中,采用三条扭簧2,且均布在圈体1的圆周上,支撑更加稳定和平衡。
捕捞笼折叠支架折叠后定位:在一圈体加强筋12上套设有挂钩4,其挂钩4可挂住另一圈体的加强筋12,使折叠后两圈体1位置得到固定。一般一个捕捞笼折叠支架,配设两个挂钩即可,作业时,将一圈体错位,使加强筋12脱离挂钩约束,折叠支架在扭簧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撑起。当然也可将挂钩套设在加强筋12的中央位置上,此种结构只需一条挂钩即可。或者利用外部鱼网预留的绳头或拉钩等加以约束。
捕捞笼折叠支架打开定位:本捕捞笼折叠支架外绑定有鱼网,必要时,可在侧面鱼网上预设有塑胶拉钩,用以定位打开到位后的支架,以控制鱼网进鱼口的紧缩关系;或者如图1所示,在圈体1或者加强筋12之一上,系有一塑胶拉钩3,拉钩3能扣住另一圈体1,控制两圈体1高度以调节鱼网进鱼口的紧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辉,未经林德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鲨鱼自动钓捕机诱饵装置
- 下一篇:水培定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