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折叠置物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236.6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颜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孙平 |
主分类号: | B65D8/14 | 分类号: | B65D8/14;B65D8/08;B65D8/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凌 |
地址: | 361006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置物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与一种可折叠置物桶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竹制或藤编的置物桶因其质朴的风格颇受消费者青睐,甚至大量出口至国外,但因竹制或藤编的置物桶不可折叠,亦不可如塑料桶那样制成一倾斜的角度,多为直上直下的结构,因此在装载运输时很占空间,尤其出口时以集装箱计费,导致运输成本过高。同样在储存、销售时也因过于占用空间而有所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置物桶结构,可适用于竹制或藤编等多种材质制成的置物桶,使置物桶在运输、储存、销售时可折叠放置,节省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置物桶,包括桶体和底面;所述桶体由一可折叠的矩形片体围成柱状,两端由绳子绑定,对应桶底面的一侧由绳子穿设形成底托,以承托底面;底面置于底托上。
所述桶体上边框内侧套设一固定圈,与桶体紧配合。
所述桶体上边框内侧套设一固定圈,与桶体以魔术贴粘合。
所述桶体上方设有一上盖。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底面可与桶体分离,将底面及固定圈取出后桶体可折叠,便于在运输、储存、销售时可折叠放置,节省空间。而使用时只需将桶体撑开,将底面放入桶体内由绳子承托,底面及上边框内侧的固定圈可保证将桶体撑开定型,安装及收折操作均十分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桶体仰视图;
图3为桶体收折后的示意图;
图4为底托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底托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以圆柱状的置物桶为例说明,一种可折叠置物桶,包括桶体1和底面2;
所述桶体1可由竹条、藤条等材料制成,由一可折叠的矩形片体围成圆柱状,两端由绳子4绑定。本实施例中是在矩形片体的两端各开一排通孔11,再以绳子4交叉穿过两端的通孔11,如同系鞋带一样将片体两端绑定形成圆柱状的桶体1。桶体1对应桶底面的一侧由绳子穿设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五角星形状的底托12,以用于承托底面2。底托12除上述由绳子交织成五角星形状外,还可如图4所示纵横交错形成格状,或如图5所示由数道平行线段组成,只要可承托底面2即可。
所述底面2为圆形,且不可折叠,置于桶底的底托12上,底面2外径等于桶体1的内径,底面2置于桶体1内后恰可将桶体1撑起。
为避免因桶体1由于长期折叠形成压痕,虽下端由底面2支撑,但上端可能变形而不能撑开成圆形,因此可在桶体1上边框内侧套设一固定圈3,以将桶体1上端撑开,保证其在使用时不会变形。固定圈3可与桶体形成紧配合,直接置于桶体1上边框内侧,也可通过设置魔术贴将固定圈3粘合于桶体1内。
另外,还可根据使用需要,在桶体1上方设置一上盖(图中未示出)。
收折时,只需将底面2及固定圈3由桶体1内取出,将桶体1压扁呈矩形(参阅图3所示),即可在运输、储存、销售时折叠放置,节省空间。而使用时只需将桶体1撑开,将底面2放入桶体1内由底托12承托,底面2及上边框内侧的固定圈3可保证将桶体1撑开定型,安装及收折操作均十分简单方便。
除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桶体1围成圆柱状外,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形状还可是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只需将底面2与固定圈3制成相应的形状将桶体1撑开定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孙平,未经颜孙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2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控制装置
- 下一篇:机械手标签托盘驱动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