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杀果蝇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196.5 | 申请日: | 200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8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洪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伟忠 |
主分类号: | A01M1/20 | 分类号: | 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13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杀 果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杀果蝇的装置。
背景技术
果蝇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为杂食性害虫,对番石榴、杨桃、芒果、柑桔、桃、李、枇杷、柿等危害最为严重。成年果蝇将其虫卵产在各类果肉内,虫卵在果肉内孵出幼虫,幼虫群集于果肉内蛀食,造成果实腐烂落果,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品质,给果农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针对果蝇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喷杀和诱杀,喷杀的效果不理想且有药物残余于果实;诱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但,由于用于诱杀的诱杀瓶结构设计不合理,果蝇诱入口暴露,没有防雨水机构,雨水容易通过诱入口进入瓶体内,导致诱杀药剂挥发快、药效持续时间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诱杀果蝇的装置,本装置对诱杀入口进行改进,防止雨水进入诱杀瓶体内,延长诱杀药剂的药效持续时间,提高诱杀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诱杀果蝇的装置,包括一带盖的塑料诱杀瓶,该诱杀瓶内装有诱杀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杀瓶的瓶身中上部开有1至3个的果蝇诱入口,该诱入口通过一个开口朝上的半包围切口成型,其半包围切口形成一顶边与诱杀瓶瓶身相连的可掀起的叶片,该叶片朝外上方翻折25~35°斜罩于所述诱入口上。
所述诱杀瓶内设有吊杆,该吊杆的上端固定在诱杀瓶瓶盖上、下端延伸至诱杀瓶距瓶底1/6处且设有挂钩;吊杆的挂钩上挂置滴有诱杀药剂的棉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诱杀果蝇的装置,其果蝇诱入口通过一个开口朝上的半包围切口成型,切口形成的叶片翻折后斜罩于诱入口上,叶片可起到防止雨水进入诱杀瓶体内,延长诱杀药剂的药效持续时间,提高诱杀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一种诱杀果蝇的装置,包括一带瓶盖2的塑料诱杀瓶1,诱杀瓶1吊挂有粘有诱杀药剂的棉团4,诱杀瓶1的瓶身中上部开设有一个供果蝇进入瓶内的诱入口3。诱杀瓶1内设有吊杆5,吊杆5的上端固定在诱杀瓶瓶盖2上、下端延伸至诱杀瓶距瓶底1/6处且设有挂钩;粘有诱杀药剂的棉团4挂置吊杆5下端的挂钩上。
如图1至图2。诱杀瓶1瓶身中上部的果蝇诱入口3通过一个开口朝上的半包围切口成型,半包围切口形成一顶边与诱杀瓶瓶体相连的可掀起的叶片11,该叶片11朝外上方翻折25~35°斜罩于上述诱入口3上。如此,叶片11可防止雨水进入诱杀瓶1内,延长诱杀药剂的药效持续时间,提高诱杀效果。
诱杀瓶可采用矿泉水瓶、可乐瓶等塑料瓶制成,诱杀口最好开设在瓶身离底部3/5~2/3处,诱杀口3为一个6cm×4cm的窗口,诱杀口的数量为1个。诱杀口的个数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1个,也可开设2或3个,具体数量可根据诱杀瓶的大小确定,但最多不宜超过3个。棉团上的诱杀药剂经过一段时间的诱杀,药效减弱,每使用25~30天对棉团补充诱杀药剂一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伟忠,未经洪伟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1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