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2264.0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19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李淑兰 |
主分类号: | H01R12/32 | 分类号: | H01R12/32;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钱 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通用 序列 汇流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电脑周边硬件装置的连接,通常会借由通用序列汇流排(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器作为连接的连接器,以快速地传输讯号,而上述现有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含有一塑胶本体,该塑胶本体中嵌置有多个端子,其中各端子的后段,含有一焊接段,以焊接一导线。
上述现有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由于各端子与导线的连接,是采用锡焊焊接,由于各端子极为细小,因此在焊接时,除易因焊接技术不稳定而造成端子与导线之间的接触效果不稳定外;而且焊接时导线绝缘介电体会因受热而变形与变质,进而影响其电容特性,造成高频特性阻抗(Impedance)不稳定等缺点。
另外,以锡焊焊接导线与端子,于制造上必需增加焊锡的成本,使制造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具有高频特性阻抗稳定,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通用序列汇流排(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该端子的前段是界定为讯号连接段,而该端子的后段是界定为导线连接段,该导线连接段含有一承载板部,该承载板部的侧缘突设有夹片部,使该夹片部可弯折地与该承载板部夹紧一导线。从而彻底解决现有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端子,除易因焊接技术不稳定而造成端子与导线之间的接触效果不稳定外;而且于焊接时导线绝缘介电体会因受热而变形与变质,进而影响其高频电容特性,造成高频特性阻抗(Impedance)不稳定;在制造上必需增加焊锡的成本等沿袭已久的诸多缺点。
前述的改进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中位于各该端子的后段的导线连接段,含有一承载板部,于该承载板部的两侧缘,分别突设有夹片部,使该两侧缘的夹片部可弯折地与该承载板部夹紧一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高频特性阻抗稳定,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端子与导线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端子包夹导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端子与一塑胶本体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端子组装于塑胶本体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端子 11讯号连接段 12导线连接段
121承载板部 122夹片部 L导线
L1导线绝缘介电体 30塑胶本体 31第一本体
311端子穴 312弹性扣钩 32第二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改进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该端子10的前段是界定为讯号连接段11,而该端子10的后段是界定为导线连接段12,该导线连接段12含有一承载板部121,并于该承载板部121的侧缘,突设有夹片部122,使该夹片部122可弯折地与该承载板部121夹紧一导线L。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是指USB 1.0、USB 2.0或USB 3.0,或其它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规格的连接器。
该端子10的前段讯号连接段11是紧嵌于一塑胶本体30中。上述的塑胶本体30可如图2所示,含有第一本体31,于该第一本体31上穿设有多个端子穴311,以分别嵌置一端子10,并于该第一本体31的两侧,分别突设有一弹性扣钩312,以对应地勾扣一第二本体32,使该第一、二本体31、32可以紧夹各端子10。
本实用新型位于各端子10后段的导线连接段12,含有一承载板部121,于该承载板部121的两侧缘,分别突设有夹片部122,并令两侧缘的夹片部122呈交错排列状,使该夹片部122可弯折地与该承载板部121夹紧一导线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李淑兰,未经杨李淑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2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