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9331.3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00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杜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剩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张 瑾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提供运转中的马达降温以增进其使用的效率及寿命的马达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马达是近代工业中传送动力来源的主要器械之一,尤其是马达的运转噪音低,且没有空气污染的问题,因此一直被大量地使用。由于马达运转是经由电磁切割作用所致,电流电阻的作用必定产生热量,电流越大,产生的热就越多,若持续运转,将累积大量的热能而影响马达的性能,降低马达运转的效率,进而增加马达的运转成本。
现有技术中,多利用气流对马达进行散热,如中国台湾省专利号为486196、M285130等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内容。但是,以气流进行热交换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不适用于任意的场所,这也就是为什么类似的这些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改善方案未能广泛被采用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散热装置,该马达散热装置以水冷为主,通过所连接的冷却水箱供应冷却水,可以将马达运转中所产生的热能通过冷却水而降温,并经由冷却水箱进行热交换以循环方式供应冷却水,以提升散热的效能,增进马达运转效率,进而降低马达的运转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散热装置,包括马达本体,覆盖于马达本体外部的外壳,冷却水箱及泵,所述外壳装配有分别通过外接的管路连接于所述冷却水箱以构成回路的入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冷却水箱与所述入水口之间连接所述泵;所述外壳与所述马达本体密封,所述外壳与所述马达本体之间具有容水部,在马达运转时,所述泵自所述冷却水箱抽水并打进所述入水口进入所述容水部,借水冷方式提供所述马达本体降温,再经由所述出水口回流至所述冷却水箱形成循环使用。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马达轴心上装配一组扇叶,配合马达被驱动运转的同时同步产生旋转,通过扇叶的旋转将外部的空气导入与马达产生的热能进行热交换再释放出来,使搭配前述水冷散热方式成为复合散热模式,进一步可以提升马达运转的效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获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连接的冷却水箱供应冷却水,可以将马达运转中所产生的热能通过冷却水而降温,并经由冷却水箱进行热交换以循环方式供应冷却水,以提升散热的效能,增进马达运转效率,进而降低马达的运转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马达本体
1a 容水部
10 导流板
11 通道
12 导管 120、121 端部
13 轴心
14 入风口
15 出风口
2 外壳
20 入水口 21 出水口
3 冷却水箱 4 泵
5 管路 6 温度传感器
7 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马达本体1,覆盖于马达本体1外部的外壳2,冷却水箱3及泵4;外壳2装配有入水口20及出水口21,通过外接的管路5连接于冷却水箱3并构成回路,而冷却水箱3与入水口20之间则连接泵4。
外壳2与马达本体1密封,且两者之间具有容水部1a,在马达运转时,泵4自冷却水箱3抽水并打进入水口20,然后进入容水部1a,借水冷方式提供马达本体1降温,再经由出水口21回流至冷却水箱3,形成循环使用。
如图2所示,在容水部1a中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导流板10,图示的导流板10锁定于马达本体1,导流板10呈横向纵向交错布设而围成冷却水的通道11,此通道11并与前述入水口20及出水口21构成循环,目的在于使冷却水从入水口20进入容水部1a,再从出水口21排出时很顺畅,不会产生滞流的现象,换言之,冷却水顺畅的流动,流经过整个马达本体1,便能均匀吸取马达本体1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剩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剩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