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引连铸用铜带坯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7779.1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12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4 | 分类号: | B22D11/04;B22D11/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4江苏省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引连铸用铜带坯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铸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宽幅铜带坯铸造用结晶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讯电缆中用到的铜材,通常是利用传统的上引连续铸造工艺铸造铜带坯,再将12mm厚的铜带坯碾压成0.2mm左右的铜片,最后将铜片切割成所需大小。在上引连铸工艺中需要用到结晶器,其主要是用于铸坯的冷却和凝固结晶,结晶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铸坯的质量。
由于铜带在冷却过程中容易使水冷套变形,现有的矩形结晶器由于强度限制只能生产170mm左右宽度的铜带坯,生产更宽幅的铜带可能会由于水冷套的变形导致铸件组织疏松、产生气孔、冷隔等缺陷。窄幅的铜带在后续加工时的效率较低,比如碾压后产出的铜片成品量少,因此其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大、铸件变形小的上引连铸用铜带坯结晶器,其能够制造更大尺寸的铸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引连铸用铜带坯结晶器,包括内部中空且横截面为矩形的水冷套和与所述的水冷套相接的石墨模,所述的水冷套的内层和外层之间围成冷却腔,所述的水冷套上具有多个加强筋,所述的多个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的水冷套的外层和内层之间。
所述的多个加强筋均匀分布在所述的水冷套面积较大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的多个加强筋左右对称,上下对称。
所述的加强筋为圆形,所述的加强筋的直径为15~55mm。
所述的水冷套的外层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的加强筋。
所述的水冷套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内层下部的加强套,所述的石墨模为楔形,所述的石墨模插在所述的加强套内并与所述的加强套的内壁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筋结构使水冷套的强度增加,防止水冷套的变形,铸件变形小、质量高,因此可以生产出宽幅达到360毫米的大规格铸件,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水冷套的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其中:1、水冷套;2、进水口;3、加强筋;4、出水口;5、内层;6、外层;7、外套;8、加强套;9、石墨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至附图3,一种上引连铸用铜带坯结晶器,包括内部中空且横截面为矩形的水冷套1和与所述的水冷套1相接的石墨模9,水冷套1的底部设置有外套7。铸造时结晶器的底部插入在液态的铜水内,铸造好的铜带坯向上拉拔时在结晶器的底部形成真空,利用虹吸原理将液态的铜水源源不断地引入水冷套1内。
所述的水冷套1的内层5和外层7之间围成冷却腔,冷却腔内通入水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进水口2和两个出水口4。所述的水冷套1上具有多个加强筋3,所述的多个加强筋3设置在所述的水冷套1的外层7与内层5之间,一般来说铜带坯的厚度在12mm左右,所述的多个加强筋3只需要设置在所述的水冷套1面积较大的两个侧表面上即可。
为了不影响铜带结晶质量,所述的多个加强筋3均匀分布在水冷套1的较宽的侧表面上,并相对与所述的水冷套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上下对称。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强筋3是由所述的水冷套1的外层7向内凹陷形成的,加强筋3呈圆形,直径为15~55mm。通常加强筋3还可以设置成X形或其他形状。
所述的水冷套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内层5下部的加强套8,所述的石墨模9为楔形,所述的石墨模9插在所述的加强套8内并与所述的加强套8的内壁面紧密贴合,该加强套8能够与石墨模9更好结合,防止石墨模9冷却不均影响铸件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未经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7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辊轴中心孔加工机床
- 下一篇:冲压上下模间废屑自动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