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等静压机湿袋成型软模装模封口胶盖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6147.3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40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英伟;张红涛;郭红波;王海莲;崔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4 | 分类号: | B22F3/04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500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 机湿袋 成型 软模装模 封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冷等静压机湿袋软模成型装模防浸油封口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冷等静压机湿袋软模成型装模封口胶盖。
背景技术
冷等静压机湿袋软模压制是将粉末装入软模中,用胶塞塞紧软模口,然后装入高压容器中,使模袋泡浸在液体压力介质中经受高压泵注入的高压液体压制。
目前粉末冶金行业中压制大型钼、钨制品都是采用湿袋软模压制成型。传统的湿袋软模成型是将粉末料1装入软模2中,用胶塞3塞紧密封口(如图1所示),然后装入高压容器中,泡浸在液体压力介质中经受高压泵注入的高压液体压制。由于模口部分在压制时被油浸泡过,即使用棉纱擦也很难擦净,脱模时的高温坯料(因受压温度升高到40℃左右)会瞬间使料坯上的油迹就变干,再次使用时很难发现是否浸油。这样带有油污的软模口再次装粉末料时就会被油污污染,结果使钼粉中夹带了油污。所以不论是压坯块还是钼粉只要接触了矿物油污,那么在烧结过程中是不会100%的把油污排出,料坯中仍会有部分碳、氮、铅、砷等杂质残留于烧结坯块中,降低了高纯度钼棒质量,难以满足拉丝和高质量的钼深加工材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冷等静压机湿袋软模成型装模封口胶盖。解决软模模口浸油污染问题,使软模再次使用时模口部位不受浸油污染,保证料坯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在软模模口的胶塞部位设置胶盖。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软模模口部位设置有胶盖,通过胶盖与胶塞配合使用,解决了软模模口浸油污染问题,使其再次使用时模口内外壁都不粘油。用这种方法所生产的钼坯料杜绝了在生产过程中钼粉及坯料与油污的接触机会,保证了料坯化学成分达标,不受污染,进而保证其物理和化学性能。其使用的工具简单,操作简单,不需增加新的设备且产品质量有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成型软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粉末料,2、软模,3、胶塞,4、胶盖。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2所示,其是在现有冷等静压机湿袋软模2的结构基础上,在软模2装有胶塞3的模口部位设置有胶盖4。使用时先选好软模2,将秤好的粉末料1分数次装入软模捣实,然后用胶塞3塞紧模口,定好尺寸(直径和长度),并用金属丝扎紧,利用木板、木棒用手工方法拍打揉搓进行整型。整型结束后打开金属丝,把塞子拿出,用刮刀把上部钼粉刮平、捣实,再用大于空模长度Φ1.5—3mm的探针插入空模,利用探针两边间隙排出空气,再次放入胶塞(胶塞长度不小于空模长度),用力压实使塞子与钼粉接触面无空隙,抽出探针,再用金属丝在塞子下部扎两道(十字分布,对称用力),把胶塞与软模扎牢;再用胶盖4戴于软模口部压实后用金属丝把胶盖与软模和胶塞扎紧。吊入机内压制,压制好后,吊出脱去胶盖后(软模口部内外壁和胶塞无油污),进行脱模。用这种方法所生产的钼坯料杜绝了在生产过程中钼粉及坯料与油污的接触机会,保证了料坯化学成分达标,不受污染,进而保证其物理和化学性能。软模再次使用时模口内外壁都不粘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