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节能通信机房和通信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5893.0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9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后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后德虎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4H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节能 通信 机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体化节能通信机房和通信塔。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移动通信机房及通信塔的架设均为传统的水平布置方式,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只是在使用材料上作以简单地改进从而达到安装便利、外形美观及制作成本的下降,例如通信机房由过去的砖混结构到现在采用彩钢结构的简易机房,通信塔由过去的铁塔到现在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的单立柱塔,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平布置方式所带来的弊端:第一机房必须安装空调对电能的消耗;第二占地面积大;第三基站设备与天线端距离远造成传输损耗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体化节能通信机房和通信塔,它能够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将通信机房与通信塔结合,将原先水平布置方式布局改为垂直布置方式布局,利用自然风来代替空调,从而实现无空调基站,节能、节约钢材原材料、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括通信塔1、机房2、地基3,通信塔1固定安装在机房2上,机房2建设在地基3上,所述的通信塔1包括通信塔1-1、天线保护系统1-2、预留设备放置处1-3、通行装置1-4,通风装置1-5,天线保护系统1-2设置在通信塔1-1内部顶端,通过插接或通风装置1-5与通信塔1-1合为一体、通行装置1-4固定安装在通信塔1-1内;所述机房2设置有通风口2-1、防盗门装置2-2;所述地基3设置有房间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信机房与通信塔结合,将原先水平布置方式布局改为垂直布置方式布局,利用自然风来代替空调,从而实现无空调基站,节能、节约钢材原材料、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它包括通信塔1、机房2、地基3,通信塔1固定安装在机房2上,机房2建设在地基3上,所述的通信塔1包括通信塔1-1、天线保护系统1-2、预留设备放置处1-3、通行装置1-4,通风装置1-5,天线保护系统1-2设置在通信塔1-1内部顶端,通过插接或通风装置1-5与通信塔1-1合为一体、通行装置1-4固定安装在通信塔1-1内;所述机房2设置有通风口2-1、防盗门装置2-2;所述地基3设置有房间3-1;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将通信机房与通信塔结合,将原先水平布置方式布局改为垂直布置方式布局,利用自然风来代替空调,从而实现无空调基站,节能、节约钢材原材料、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利用自然风,实现无空调基站”;通信机房与通信塔结合,将水平布置方式向垂直布置方式发展,类似现实中不断加盖高层楼房和地下室的原理节省占地面积。通信机房与通信塔进行上下层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方式,充分利用通信塔的自身必需的高度(常规为20米到40米),借鉴“烟筒效应”,将通信机房内的部分常用设备内置在通信塔高端,利用空气流动原理,实现冷热空气自然交换,从而避免在通信机房内部使用空调,达到节能目的。机房内空调能耗占整个机房能耗的40%,同时放置在通信塔高端的设备与架设在塔顶的天线距离近,减少馈线所造成的信号传输损耗,总体上这两种因素能降低整个机房能耗的60%左右。将不需日常维护的部分设备进行防水处理后放入地基中预留的空房间里,这样形成设备的上中下结构(通信塔高端、机房和地基)垂直布置,这种布置结构同时能容纳3套通信机房设备,能满足运营商未来共用基站的需求,相比水平布置方式节省50%占地面积。
一体化节能通信机房及通信塔采用壁厚小于1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构建。利于保温隔热,节约钢材等金属原材料,同时相对钢材结构提高了使用寿命,免除传统的通信塔每年定期需要进行防腐和防锈等处理。
除地基部分需要现场勘探及施工外,一体化节能通信机房及通信塔整个结构采用工厂分段预先制造,现场装配的模式,利用标准化生产,解决运输成本及建造时间。同时机房可进行功能化设计,便于运营商进行二次开发成其它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后德虎,未经后德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