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的止回阀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3190.4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2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井泵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66;F04D29/00;F16K1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宋 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泵,于其出水管内部设有控制水流单向流动的锤体,并藉由固定件将导引锤体移动的导引座与机体相互结合固定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人们于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水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为了使水可输送移动至特定场所,通常配合有水管及相互连接的泵,藉由泵的动力可将水经由水管予以输送移动,又在目前所使用的泵中,于其机体内部均设置有一止回结构,亦即在机体的出水管中设有一可受水流推动与否的锤体,当泵作动时可驱动水流通过出水管将水输送出,反之当泵停止作动不再输送水时,该锤体将封闭出水管达到避免出水管中的水回流入泵机身中,冲击机身内的叶轮,因而造成叶轮或塑料制成的水机身内部构件的损坏。
为解决前述问题,申请人曾申请有中国台湾实用新型公告第M336365号“泵止回阀结构”专利案,该现有技术的专利案中,其止回阀结构是在出水管内且远离其出水口处设有一环座,该环座中央形成有一穿孔,一可用以封闭或开启出水口的锤体,其一端相对于出水口形成有可封合外型的密合部,另一端为一杆部,该杆部可穿设位在穿孔内移动,前述的环座于外侧形成有数个向外突出的突块,其是设置位在相互结合的出水管端部与端管件之间,并以二者之间的相对端面将环座的突块予以限制定位,使环座安装设置在出水管处。
由于前述现有技术的止回阀结构,仅藉由出水管端部与端管件间形成的空间以供环座外侧突块的容置与定位,当出水管在提供水流流动时,若水流的水压较大或因水流量较大,因而使得所产生的水压及冲力过大,如此将使得环座因未能有效的结合固定导致受到水流冲击而产生位移情形,进而造成锤体亦产生位移使得止回结构被破坏,及泵在输送水流无法具有止回效果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人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及缺点,针对止回阀构造予以重新设计,藉以使得止回阀用以导引锤体的座体可稳固且以一定方向的设置在出水管内,以达到提高止回机构的使用寿命及具有安装简便快速的目的。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泵的止回阀结构改良,其中泵机体上设有出水管,于出水管内设有可使出水管呈开启或关闭的锤体,该锤体的一端形成有一杆部,于杆部上设有一弹性元件,又出水管的端头处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结合孔,一导引座,其设有一可供锤体所设杆部贯穿的导孔,二端相对于固定座设有穿孔,可利用固定件贯穿穿孔并与结合孔相互固定。
所述的泵的止回阀结构改良,其中导引座至少具有二固定座,其中一固定座的外部相互突出有突部,使得具有突部的固定座宽度大于其它固定座的宽度,另出水管端头配合固定座的不同宽度设有相对且宽度不同的安装部。
项所述的泵的止回阀结构改良,其中固定座在结合孔处形成有一凹座。
所述的泵的止回阀结构改良,其中固定座的结合孔为螺孔形态,而固定件为一螺钉。
所述的泵的止回阀结构改良,其中锤体的外侧形成有一密合部,于出水管上相对于密合部设有出水口,二者相互配合可在出水口形成为开启或关闭状态。
所述的泵的止回阀结构改良,其中锤体内部设有一磁铁,于机体上相对设有可相互感应的磁簧开关。
藉由前述技术手段的实施,本实用新型藉由导引座端头所设的固定座与出水管端头形成的结合座利用固定件予以贯穿固定,而可以提高二者之间的结合强度及结合的稳固性,将可使提供引导锤体上、下位移的导引座不易发生位移或脱落分离情形,又由于导引座的端头具有一宽度大于其它固定座宽度的设计,且出水管端头的结合座处配合形成有相对宽度不同的安装部,以达到在组装时可较为简便快速且可确保组装方向正确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份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座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座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机体 11--出水管
12--出水口 13--结合座
14--结合孔 15--第一安装部
151--第二安装部 20--导引座
21--导孔 22--固定座
220--突部 221--凹座
222--穿孔 30--锤体
31--杆部 32--密合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井泵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井泵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