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水淡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3166.0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66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汤荣;苏家海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淡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低压蒸馏令海水中的盐分及其他固体与水分离的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及生活的改善,淡水的需求不断上升。一方面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愈来愈显著,所以人类已面临了淡水供给上的问题。海水淡化为解决淡水供给上的有效方式,因为地球上有百分的七十的面积为海水所覆盖,所以海水的供给对人类而言,可以说是取的不尽的。目前海水淡化面临的问题是高昂的成本,所以也一直无法普及,传统上海水淡化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电能。
现有已商业化的海水淡化系统有逆渗透(Reverse Osmosis Module,R.O.)、多级闪化(MSF)、多级效应蒸馏(MED,即传统船用造水机)、蒸汽压缩式等四种。就逆向渗透式海水淡化技术而言,主要元件为逆渗透膜(R.O.),它是由微细化学纤维薄膜所组合成的元件,利用海水渗透压原理,来处理高杂质含量的水,以获得净化水。其操作原理是将杂质含量高的水,经高压水泵加压处理,使其压力高于渗透膜的渗透压,则淡化水透过渗透膜而逆渗出来,未渗透的水,即是浓盐水,则由渗透膜的另一端排出。
逆向渗透式海水淡化技术,生产每吨水所耗电量为8.5kW·h,若电费以每度2元来计算,生产每吨淡水所需电费约为17元,占造水成本40元的42.5%。可见,能源费用在海水淡化制水成本中,尚有待改善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先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设计一种海水淡化系统,主要目的是利用低压时水沸点较低的原理,使海水在低于标准大气压强的环境令加热后的海水蒸发,在不耗费过多能源及使用较低的温度范围的原则下,取得淡水使用,并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为解决先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海水淡化系统,包括:
一壳体:通过周围的壳壁框围成一容室,且该容室内部形成较外界标准大气压为低的压强;
一集水槽:呈开口向上且与该容室相通,且设于该容室内部,该集水槽的周围与该壳体内缘形成一第一通道;
复数超导棒:设于该容室内部,且呈相间隔排列,该复数超导棒各自内部填充超导液体;
一预冷室:是框设于该复数超导棒的周围;
一海水管路:包括一冷却前置段,该冷却前置段连通于该预冷室,向该预冷室内释放海水而提供该复数超导棒周围形成冷源;该冷却前置段的末端衔接一加热系统,且该加热系统的末端形成一入水段;该入水段的末段形成与该容室相通,且设有可释放海水的开放端。
标准大气压(760mmHg)即俗称的一个大气压(1atm),在标准大气压下(1atm),水的沸点为100℃,任何多于100℃的热能将使部份水转变为蒸汽。因此要令沸点降低,只有将水在低于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加热,使其沸腾转变为蒸汽,譬如600~720mmHg时,水的沸点温度约为42~50℃。
因此,本发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低压使水的沸点降低,减少令海水蒸发所需的高温,从而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且本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洒水装置立体分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洒水装置平面分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容室;12-隔板;13-第二唧管;14-卤水泵;15-液位控制开关;2-集水槽;21-第一通道;22-水封式真空泵;23-第一唧管;24-穿孔;25-第二通道;3-超导棒;31-超导液体;32-散热鳍片;4-预冷室;5-海水管路;51-冷却前置段;52-加热系统;53-入水段;54-洒水装置;6-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做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海水淡化系统,主要包括:
一壳体(1):通过周围的壳壁框围成一容室(11),且该容室(11)内部形成较外界标准大气压为低的压强;
一集水槽(2):呈开口向上且与该容室(11)相通,且设于该容室(11)内部,该集水槽(2)的周围与该壳体(1)内缘形成一第一通道(21);
复数超导棒(3):设于该容室(11)内部,且呈相间隔排列,该复数超导棒(3)内部填充超导液体(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汤荣;苏家海,未经朱汤荣;苏家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